成人高考教育网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成人高考教育网>高考作文:如何让表达更清晰

高考作文:如何让表达更清晰

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时间:2013-10-11

高考作文,匆匆阅卷,就得表达清晰,要让老师迅疾领悟文中的思想与演绎。而一谈及文章表达的不清晰,很多同学可能立马就想到文章条理不清。事实上,条理不清,只是表达不清晰的一种表现,而下面三种不清晰的表达,愈来愈引起老师的关注,我们考生不妨思之避之。

第一种:生造语言,用语有失规范
一些考生不能使用规范的用语,或穿插方言口语,更有的是考生故意生造语词,故作“典雅”,以显示“语言的脱俗”。
☆示例:一高考作文中有这么一开首段:
求知的瞳孔放飞色彩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情感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情感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涌,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可能一开始这“诗意”的语言,就把阅卷老师吸引住了,使其顿感“不俗”。可我一看,总觉如坠云雾:什么是“放飞色彩的希望”什么是“赫然印着‘情感用事与理性分析’”什么是“让生命喷涌,让羽翼淬火”
现在,我们的老师都有共识了:用这不规范的语言诠释自己的思想,读者是不能清晰领悟的,我们改卷时要断然拒绝。

第二种:语言华丽,读者不知所云
不少学生只知语言华丽之美,而往往无视语言具体所指,无视读者是否清晰领悟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
☆示例:
除了声音什么也可以发出,除了狂风什么也不能跳舞。
这确实不甚好懂。第一句好理解,第二句就令人费解了,这直接影响着读者对语意信息的感知与领悟。还有一些学生喜欢“赶时尚”,喜欢写上网络用语或几句英文,如此亦让人读之困惑。
●告诫:在应试作文时,考生要牢记自己不甚明了或是读者难以昭昭的语句,会令人昏昏而心生困惑,在文章中不宜出现。
☆示例:
我看到了一方净土,看到了袁隆平在这块净土上乘凉,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此为2011年福建考生议论文《守护》的结尾。不少老师欣赏如此结尾,道是“如此引用材料的话语,让老师再次感受文章与材料的密切关系”。但事实上,这是散文的语言不说,就是复制材料语言上“乘凉,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读者还无法领悟你的解读、你的意思,文中如此结尾“玩深沉”,也直接影响了老师阅读情绪。修改如下便见语言的清晰,老师便有好感:
以自己脱俗的灵魂守护一方心灵的净土,我们就会像袁隆平那样怀着乐观的心境,就是田间的“艰辛”也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就是日晒的“严酷”也还心揣理想的美好。
第三种:严谨缺失,读者读之疑惑
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的话语别人可以读懂,于是就往往忽视应有的交代、应有的铺垫。如此交代不清的现象,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颇为常见,我们阅卷老师很反感。而在议论文中,此类问题尤为常见。主要表现在观点加上例子或经典名言的议论片段中,所引的例子或名言与论点缺乏分析链接,读者看完段落,无法感受例子或名言与观点的有机联系,无法清晰感受作者的思考演绎。
☆示例:《痛苦与幸福》一个片段:
有个记者问球王贝利:“将来你的儿子会也成为球王吗”球王直截回答:“不会的。”记者诧异:“为什么”球王说:“因为我有一个贫穷的爸爸,他没有。”唯其经历痛苦,方有生活幸福。对,球王的话语或许就包含着这层意思吧。
文章缺乏必要的分析,可能没一个读者能理解作者的表达:对,球王的话语或许就包含着这层意思。如此表达,不是习作者的有意含蓄,而是习作者无法分析,无法真正讲清对这句话的理解,于是就来个“揣测”来个“忽悠”。如果修改为下段话,读者便不致疑惑:
有个记者问球王贝利:“将来你的儿子会也成为球王吗”球王直截回答:“不会的。”记者诧异:“为什么”球王说:“因为我有一个贫穷的爸爸,他没有。”是的,是父亲的贫穷,使贝利蓄发了改变贫穷而进取追求的决心与意志,贝利也才有球王的身价与未来生活的幸福。生活昭示我们,往往唯其历经贫穷,方有生命的顽强搏击;也就往往惟其经历生活的痛苦,方有未来生活的幸福。
●告诫:所引例子或话语有了分析,材料与观点才有了有机联系,表达也就清晰严密,阅卷老师读罢亦便心清意朗,如此之作得分肯定不低。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