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听力是一道艰难的坎,似乎怎么也迈不过去。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么个现象:听力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听力好的似乎越来越好,听力不好的似乎怎么练也没有成效。笔者认为,这与一个良好的听力习惯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英语听力好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良好的听力习惯;反之,不良的听力习惯便酿造了听力不好的苦果。在此,笔者基于对听力习惯的研究,总结一下听力中存在的几种常见的不良习惯,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有所帮助。
学会理解
首先,由于缺乏对英语的了解,众多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听力容易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我只要听懂了句子中的每个单词就没问题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语句子并非由单词单纯组合而成,它是由一个个意群组合而成的。对于文本的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段落之间的各种衔接远比单纯的单词要来得重要。换而言之,对听力文本的整体以及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远比对单词的简单理解要重要得多。
因此,笔者建议,在平时的英语听力训练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文章结构以及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把握。具体措施为:选定适当的听力文本,将文本的大纲写下来,反复训练。
学会精听
其次,不少英语学习者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只是有目的性地把练习完成便了事了,殊不知保证那几个简单的选择题的正确性并不代表你就完全听懂了。同时,你也错过不少学习地道英语表达的良好机会。笔者认为,在英语学习初期,应当强化听力训练,将听说相结合,学会精听。具体方法如下:1、选定听力素材,听第一遍,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听一遍不行,可以听第二遍;2、对照文本,重点研究自己具有听力盲点的地方;3、关上听力文本,再听一遍,并试着跟读(此方法有利于纠正语音语调),反复操练2-3次;4、再次播放听力素材,看自己是否能将这篇听力一字不落地听出来。如果不行,可以再试着跟读几次;5、总结听力盲点,并积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学会坚持
最后,笔者发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也不乏半途而废的人。认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太枯燥,太乏味。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个特定的行为只有坚持了21天及以上才能形成习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到最后养成这样良好听力习惯的人并不多,然而正是那些能坚持走下去的人,最终都赢来了美好的明天。所以,笔者认为,英语学习者还得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学会坚持。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心理问题”,笔者建议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喜好,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训练。只要能想办法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它便成为了你生活中的一个习惯,缺之不可。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