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一篇文章定终身,当今高考,语文学科的作文也是复习的重点、难点。高考作文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800多字的文章反映了考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对社会人生的认知能力等,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中,强调高考作文要弹好三部曲:生动、深刻、创新。
要生动,忌生硬文章的生动性是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戏剧、小说,无一不是生动感人的。考场作文的生动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流畅丰富,遣词造句连贯得体,修辞运用自然贴切,句式排列参差错落,抒情说理感人透彻等。记叙文,叙事清晰,情节引人;抒情散文,情真意切,以情动人;议论文,分析透彻,以理服人。做好这些,才能以生动而有文采来打动阅卷者。文章的生动性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质朴美,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流于清谈,空洞无物,也是考场作文的一大忌。
贵深刻,忌肤浅无论什么文体、题材的作文,在生动的基础上都要有其深刻的意义。或能深入人心、触人心扉,或能启发思考、令人深思。如果仅停留在认识肤浅、就事论事的层面上,文章就会显得平淡甚至平庸。记叙散文可以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日常生活的小事、琐事中挖掘出其深刻的一面。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朱自清的《背影》,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都是通过平凡人的平常事,写出人间的真情至理;说理散文更须高屋建瓴,用哲学的思维深入分析,古今中外,纵横捭阖。要使高考作文写得深刻,就必须关注社会与人生,实事和热点,思想上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抛弃小我,突破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和情感。
重创新,忌陈腐高考作文篇幅比较短小,如何让考生脱颖而出,除了要生动、深刻外,创新也是一大亮点。高考作文的“新”主要表现在“立意新”“选材新”“结构新”,切忌陈腐。
“立意新”是指选取独特的视角,运用发散思维或逆向思维来立意构思;“选材新”要求剔除陈腐过时、人云亦云的大众化素材,选取典型而有时代气息的事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结构新”是指要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要求严谨、完整,层次分明,忌布局混乱,杂乱无章。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