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掌握好素材,对写出一篇为人称道的高分作文非常重要。翻看名家名篇和历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会发现有着以下的共同点:所用素材不是传闻,大都亲身经历;不陈旧过时,新颖而有新意;素材过程不长、头绪不多,容易展开;具体实在,能让读者有景可观,有情可感;典型生动,思想有深度。
下面结合实例,如何在高考作文中以素材制胜,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建议。
妙用课本范文中的素材,化繁为简,巧妙为己所用,会收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例如,2010年湖南一考生的高考优秀作文《早》的片段: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军事家从来都是“早”有准备,即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拿一战而使天下成鼎足之势的“赤壁之战”来说,“孙刘联合”的方针“早”被诸葛亮握在手中。至于此后的“黄盖假降”、“庞统献连环”、群英会上使“蒋干中计”、“借东风”等一幕幕的精彩无不是在战前“早”做好的周密部署。
考生从课本范文中挖掘素材,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化繁为简,紧扣话题“早”,使文章说服力强,令人心服口服。
筛选素材,发掘新意,巧妙升华。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新近发生的国家大事,都可以作为素材,发掘其新意,并让素材为主题服务,使主题升华与深化。
2010年福建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站对人生的舞台》中,引用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村上春树的例子,考生冷静思索,视角新颖,对村上春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使所选素材新颖别致,富有新意,并巧妙地升华了主题。
一材多用,发散思维,找出异同点。感动中国的人物袁隆平,其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运用袁隆平的典型事迹这一素材,可从以下几方面发掘:“付出与回报”,重点放在袁隆平的“付出”上,并阐明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敢于突破禁区”,突出表现袁隆平在受人为干扰与破坏时,能顶住压力,不动摇自己执着的梦想,坚信实践才是真正权威的坚贞与毅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袁隆平不相信权威,他相信知识和科技能改变命运,能改变一切,选取这一角度,就要重点将袁隆平如何运用科技,如何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于人类的典型事迹写清楚;“在荣誉面前”,突出表现袁隆平在荣誉面前没有丝毫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地眷恋着杂交水稻事业。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