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行文结构要掌握的“模板”?
作文是语文考试得分的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多为新材料作文,即给出一段材料,自选角度立意。一篇作文如果想拿到理想的分数,就要做到紧扣立意、行文结构、语言素材这三点。立意准确、语言素材丰富这两点,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比较侧重。本文中,刘定珊老师着重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能得高分的一些行文结构。
相关老师行文结构要掌握一些模板。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结构是骨骼,材料和语言是血肉;无骨骼,血肉焉存?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不能“残缺破碎”;二要“层次分明”,不能思路模糊、段落安排颠三倒四。仔细研读高考优秀作文,它们除掉首尾呼应、伏笔照应、承上启下等结构完整、流畅、清晰的特点外,还存在着结构规范的模式特点,这些结构模式可以独立构造成篇,也可以套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10种:分总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对照式结构、破立式结构、截面式结构、串珠式结构、对话式、升华式结构、时序式结构和事序式结构。
下面列举其中几个为例——
例1:层进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方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由“释义”——“原因”——“措施”,一环紧扣一环,揭示问题的实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比如广东佳作《实现心中的理想》一文,先说天使是什么,是理想;再阐述为什么要雕琢心中的天使,因她是指路明灯,是方向的指针,是心灵的清泉;最后重点阐述怎样雕琢心中的天使,要以坚强的毅力、强大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来雕琢。
例2:对照式结构
请看福建佳作《拒绝空白》一文,这是对照式结构的典范。作者高度褒扬孔子、孟子、屈平、杜子美、范仲淹、林则徐等先贤“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境界,又极度贬抑“逃避社会”的庄子、陶潜等“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以对比手法有力论证了“我拒绝空白”的观点,阐明了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例3:破立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通过批倒错误论点来树立正确论点。可以先破后立,也可以先立后破,或者边破边立,破中有立。山东佳作《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一文,采取边破边立、立中有破的结构,开篇列举三种人对“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看法:“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作者取舍其中,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随后辩证地分析:当自己清醒的时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当自我局限、鼠目寸光时,要相信别人的客观的评价。有理有据,立破结合,充满睿智,令人信服。
例4:截面式结构
请看《爱心永驻(三幕剧)》这篇佳作。第一幕剧情,当炸弹呼啸着从天而降时,小吴扑向排长,用身体掩护他。意外的是小吴原先趴的地方被炸了个大坑,而他和排长安然无恙。第二幕剧情,一个盲人提着灯笼走夜路,别人不解问他,盲人说,我提着灯笼,别人能看清路面,也不至于撞到我。第三幕剧情,小汤姆死前把器官捐给别人,救了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在人间延续。这种结构方式,作者用跳跃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横截面来表现主旨。本文没有完整的故事,连贯的情节,但让人感觉到助人也是在助己,爱的奉献看似出人意料,却又那么合情合理的主题。
例5:事序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轨迹,即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行文思路的。如江苏佳作《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一文的思路是,“我”想吃西瓜(发生)——“我”吃西瓜(发展)——“我”看到母亲啃西瓜皮(高潮)——“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结局)。为使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事序结构还需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辅垫、渲染、烘托,各种描写方法和各种表达方式。上文中作者为了刻画母亲的勤劳、善良、俭朴、慈爱的形象,运用补叙介绍父亲早逝后母亲种两亩薄田扶养“我”的艰辛,“我”最后一次模拟考砸后,母亲“轻轻搂起我”抚慰等事情来烘托;又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我”的悔恨、感激、奋发之情,读来催人泪下。
为避免人物的平庸和情感的苍白,事序结构的思路发展方向应指向揭示人物的心灵,这就需要写好行为的动机(起因)和行为本身的性质(用形象化的细节表现)。上文母亲从给“我”生命,牵“我”蹒跚学步、到以单薄的身体种薄田和最后“啃西瓜皮”,其行为动机和本身都是“损己为人”,因此是高尚的、感人的。
上面佳作结构模式,可以独立构造成篇,也可以套用,如“总分总”兼“层进”结构。高考生平时要认真阅读佳作,仔细琢磨,记下模式;高考前,准备好几种擅长的结构模式,以便在紧张的考场上能快速结构文章,顺畅表述。作文前“要整体构思、列纲定局”,最好写个简单的写作提纲,也可使心中有数,写作时不会出现章法混乱的现象。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