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应抓住关键吃透题意
一般来讲高考作文题目可以分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大类。
材料作文是近年的考试重点。材料作文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事到理,即从事件中领悟道理;第二类是由理到理,即从道理中引申见解。第三类是由画到理,即从图画中获得启示。命题作文已不多见,话题作文更是逐渐淡出。当然,高考作文的命题一贯是“稳中求变”,所以对每一类的写作命题,同学们要有所准备、有所熟悉。
对于作文的审题,可归纳为7个要领,分别是认清题型、吃透题意、抓住关键、整体理解、分清主次、深层思考、准确聚焦,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掌握。
吃透题意
对题目中的字、词、句要仔细品读、深刻理解,不但要了解本义,更要弄明白转义,包括引申和比喻。以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为例,本义是“微光”,转义则是“智慧、灵感、信念”。在审题时要弄清楚命题人的意图是什么、希望考生写什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才能与命题人心有灵犀,有望向“一类卷”集结。
抓住关键
这里所说的“关键”,一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二是关键字(词)之间的关联。例如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其中的“我想”、“你”就是关键字(词),需要在作文中做详细交代。再如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在提笔前要弄清“忧”、“爱”分别指的是什么,并理清“忧”、“爱”之间的关系,“忧”、“爱”相互体现、相互流露。
读懂和理解题目
高考写作的审题,是对考生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综合考验。很多时候,作文题目,尤其是材料作文所给出的那段材料,会向考生同时传达多条信息,考生们要将其对立统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题目有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控。例如给了考生3条名言,如果这3条名言是同质的,就要思考这些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如果是异质的,那就要从不同中思辨;再比如,有的材料作文,在审题后可以提炼出1至2个主流观点、中心观点,以及非主流观点。要先分清主次,再考虑写什么、怎么写。
避免肤浅和流于表面
考生们在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像X光透视、石油开采那样,不但思考表面意思,更要触及深层含义。例如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有一篇佳作写的是“我想握住‘考试’的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经历了无数次考试,完成学业后我们还将面临职场、家庭、情感等方面的有形或无形的人生考试,可谓人生处处有考试、时时握住考试的手。这样所写的作文就能直击思想深处,不落俗套。在审题时,切记先“发散思维”,后“集中聚焦”,定夺最佳立意,确立作文主题。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