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教育网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成人高考教育网>不偏离生活让高考作文更有价值

不偏离生活让高考作文更有价值

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时间:2013-09-03

不偏离生活让高考作文更有价值

今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高考作文题目迅速走进公众视野,成为焦点话题。高考作文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考生关注到公众热议,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强大文化辐射正在生成。

还是先来看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全国卷是《期待长大》,重庆卷叫《情有独钟》,四川卷为《总有一种期待》,广东卷是《回到原点》,安徽卷叫《时间在流逝》,江苏卷是《拒绝平庸》,山东卷题为《这世界需要我》……

总体看来,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比较关注生活的形态变化。尽管题目比较开放,但并不等同于前些年深受诟病的那种过度“诗意”。从这些题目中,考生完全可以切入到种种现实问题上,易于操作与创新。尽管也有少数地方高考作文属于话题型,比如全国卷2的《诚信》,还有天津卷关于《镜子》的话题,以及上海卷的《一切都会过去PK一切都不会过去》,但这些题目也都摆脱过去那种生硬的宏大叙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让考生可以在呼吸人间烟火的气息中表达生活感受。

告别诗意的价值迷失,摆脱生硬的观点表达,今年高考作文,在情境想象与价值传播之间,应该说是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平衡,这其实是难能可贵的事。高考作文毕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凭借,它需要承载起反映学生作文水平与思想价值的功能,而如果不能做到真正贴近现实生活,不能是语言表达还是价值阐述,都将会沦入某种虚空。

生活就是最重要的创作土壤。这些年,应试教育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脱离现实生活,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对这种价值迷失的纠偏,有时又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比如,对于高考作文,这几年有一种重要声音,就是希望这些作文能够体现公民精神,能够表达社会责任,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让高考作文成为公民表达的理念固然很好,但是,对于长期处于应试模式下的考生来说,如果过度强调高考作文的时事评论功能,又势必会从务虚与失重之中,掉进表态化、口号化的空谈泥潭。从这个意义讲,高考作文真正全面回归生活常识,其实才是理性的进步。

事实上,回归生活常识,有着人间烟火气息的高考作文,也更容易为文化价值的传播辐射找到一条更为开阔的道路。如果偏离了现实生活,简单寄望于高考作文来承担起一些原本就不是考生能够承受之重的社会命题,那最终高考作文除了让少数所谓的社会精英盲目叫好,恐怕既不能起到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作用,也不会真正对重建符合特定时代正义的“价值”和“秩序”起到促进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让高考作文承载起培养公民思想素质与提升公民精神的功能,为这个时代的公民传播最有意义的价值理念与文化思想。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