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教育网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成人高考教育网>如何应对高考作文写作?

如何应对高考作文写作?

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时间:2013-09-02

如何应对高考作文写作?

    不能否认,命题/半命题作文改为话题作文,从发挥考生自主性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个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空间再宽松,自由度再大,也是属于应试范畴的宽松和自由,应试作文不是用来培养文人或小说家的。不是说完全不能写,而是写的话会冒相当的风险,在影响自己未来人生走向的节点上,我相信任何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都不会轻易地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所以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四平八稳的一类文。满分作文需要一些运气,但我们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文章可以毫无悬念地归入一档。其实,一档和满分之间差不了几分,对于语文考试来说,这几分的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下面的问题其实就变得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篇一类的话题作文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而我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许比问题本身还要简单:换位思考,拿自己当阅卷老师。

★阅卷时间短,只关注几点
    说起来我还真做过类似于阅卷老师的事情——我想各位应该知道,北京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全是中学的在职老师,像我这样的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最多只能参与判个阅读啥的,因此我只能做一些“类似”的事情——一年前我从北大中文系学工部接了个活,要我从200多位保送生的感悟文章里面选出20万字集结成书;那个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高三我用来激励自己的那本《圆梦在北大》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诞生的。我完成这个任务的时间是2个半小时左右,算上写序写跋也不到三个小时。

    各位不妨计算一下每篇文章所得到的时间,这个时间和高考作文阅卷的时间大体相仿;刚巧那年我的导师担任北京高考作文阅卷组的组长,我们就这个问题彼此有过沟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在选择文章的时候只关注这样几个东西:字数(这是最基本的)、能不能看到一位作者的形象(就是文章里面有没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我”)、这位作者的文字素养怎么样(这一项看文章的前两句就能有所判断)以及这位作者的平时积累如何(从文章里能不能看出这位作者读过多少书)。如果用公式来说的话,文字素养代表了这位作者的基本水平,而平时积累则以若干“亮点”的方式存在,一篇作文的最终档次,就是亮点数乘以文字素养的水准分。与此同时,能够展现出作者自身修养积累的文章,本身就能够给阅卷老师呈现出一个饱学多才的“我”的形象,饱学多才总不至于连800字都凑不够吧?综上,对于一篇高考作文来说,文字水平是基础,而展现积累的“亮点”数目则是重中之重。

★课外读四本书应对考场
    对于应试作文的分析到这里似乎依然令人绝望,因为我好像只不过是把学校老师讲的东西改头换面又重说了一遍,讲来讲去不过还是老套的要“多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这就是应试作文的真谛,那么我第一个回头是岸,关门大吉。
    事实上,应付考场作文,我们最多只需要四本书,这四本书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何况我们共有三年的充裕光阴。第一本是《世说新语》,这本志人鼻祖对我们来说有这么几个好处:篇幅简短,即便时间零碎也不要紧,日积月累,一定读得完;文言文,顺便培养古汉语语感;最重要的是,魏晋时代是思想最自由最解放的时候,《世说新语》作为当时名士的“八卦集”,我们在里面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换句话说就是什么人都有。什么人都有的好处呢?无论考试作文的话题是什么,我们总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材料,然后把它处理成“亮点”。既然什么人都有,那么关于这本书趣味性的问题,应该就不用多废话了吧。
第二本是《史记》,既是史学经典,又是文学名著,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既可以拿来对付作文,又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阅读套路,毕竟《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老祖宗,所有从史书中抽取人物事迹片段的文言文阅读都跑不出《史记》的手掌心,更别说今年北京高考的文言文阅读就是直接从《史记》命题的。
    第三本是《大学》,四书之首,儒家经典,朗朗上口,如果说我们在作文里不光要体现自己的文学积累,更进一步的话还要体现自己的人格修养,那么引几句《大学》就再合适不过了。最后一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任意一部,作用是以先秦时代最多姿多彩的思想充实自己的文章,让它不但不空泛,而且有深度。当然,这四本是最基本的,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趣味加以补充。

★提倡写题记,文章分三段
    我们在分析一篇现代文阅读的时候,基本上都要提到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阅读的命题也正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加以展开的。作文亦如是,前面说了内容,现在开始谈形式。内容是实打实的,形式则负责虚,虚实相生是一种境界,只要运用得当就无懈可击。所谓形式是指对作文的总体构思,也就是我们如何在动笔之前先为作文搭建一个大的框架。
    首先我提倡各位写题记,题记不光是小点缀,它更重要的作用是用比较优美抒情的文字向阅卷老师展现文章中心,从一开始就告诉阅卷老师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我没跑题。下一步是把文章分成三段,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可以并列,也可以层层深入。中心是月,三段是星,众星拱月总比一条道跑到黑的写法来得简便轻松,同时也可以让文章表现得更为全面。三段文字之间要有实质的联系,这个联系最好是与中心有关的一句话的不同变体,从题记往下一唱三叹,我们的文章就拥有了坚韧的脊梁。同时三个小标题把文章分成三段的结构方式,对于阅卷老师而言也非常贴心。
    联想一下我们自己的阅读感受就会知道,800字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下去,密密麻麻,好像在啃一块坚硬的压缩饼干,显然这是件让任何人都会感到头大的事情,干吗不帮助阅卷老师把它切成几个小段,方便人家各个击破呢?
    最后,在前文坚实铺垫的基础上,结尾略微升华一下,一篇应试作文就会很完满了;这里要注意,升华不是刻意拔高,那种一个“啊”加五个叹号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结尾,只能让阅卷老师起一身鸡皮疙瘩;毫无疑问,这种感觉并不美妙。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