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教育网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成人高考教育网>高考作文的好开头和好结尾-引人入胜余味无穷

高考作文的好开头和好结尾-引人入胜余味无穷

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时间:2013-09-02

高考作文的好开头和好结尾-引人入胜余味无穷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开头也确是一个难题。古文八大家写作议论性散文时,讲究“起承转合”。启,就是文章的开头,他们追求“精美、动人”、引人入胜。这是很有道理的。
多年来全国各地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均可写成议论文。因此,可以说议论文的写作是考生的基本功。本人曾16年参与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对此感受颇多。那么,对于高三学生,特别是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有没有既简单易学又让老师青睐的开头办法呢?我认为,近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千姿百态、形式多样的范例。

兹举数例,供考生们参考:
一、好开头,引人入胜
    名言名句发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古时浔阳江头的琵琶女都知道用先声夺人之法,从一开始就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足见开头的重要。
起笔先引用诗文、格言、名句,然后(发掘其所蕴含的道理)引出论点,这能增加文章以“奇句夺目”,达到使人一见面而惊喜的效果,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有一种神充气足的味道,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用这种方式开头要注意:一是所引材料尽可能新颖,二是所引材料要与文章的内容融为一体,三是阐释解说性文字要言简意赅。

优例展示:
  2006年全国卷二“量力而行”的满分话题作文之一就有这样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首先在第一段开头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然后在后文回答“此枝可依”——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然后举了凡事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两个例子,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因而获得高分。
  再以2007年福建卷《季节》佳作之一来观其写法,有的同学直接引诗开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只要心中无牵挂,都是人间好时节。”以此来赞美季节的美。然后再层层展开:我为什么爱季节的美?特别爱“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秋景美,美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享受秋景美?因而顺理成章,颇有文采。
那么如何能做到开头引用名言名句呢?主要靠平时积累。一方面是课外积累,更重要且易行的是调用课内积累,这也能取悦阅卷者,知道你能学以致用,因而自然印象就更好。

二、好结尾,余味无穷
大多数文章确实包括这三个大的层次,即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引出主体,结尾归结主体。这里着重谈谈高考议论文的结尾。
洪迈《客斋续笔》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古人又有“行文看结穴”之说。由此可见,古人行文作诗向来讲究结句的力量。要求结尾似“豹尾”那样响亮、有力,如“撞钟’,那样清亮、美妙。好的结尾,不独能申明寓意、突出中心,而且能发人深省,有余音缭绕之妙。高考满分作文有许多别具一格的精彩结尾。

现举例如下:
  总结全文,画龙点睛。这是总结性的结尾方式,优秀卷中常见的“卒彰显其志”,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它用含义深刻的话,总结文章的内容,点明题旨,加深读者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之妙。比如2007年福建考题《季节》一满分卷的结尾:
  季节的(有)轮回,但人类社会没有轮回。每个季节过后,留下的是永恒的收获和遗憾,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金黄的秋季做一片无悔的叶子,纵使到了最后的时刻,也不忘为大地注入活力、注入希望——当硕果满枝的时候,它欣然离去……
  从季节的轮回,联想人的奉献精神,像金秋时节的“落叶”,“当硕果满枝的时候,它欣然离去……”深化主题,发人深省。结尾的方式,还有几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诚然,结尾无定法,全在巧用中。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律,阅千剑而后识兵器。”只有博览多写,不断地积累经验,方能运用自如。但必须指出的是写好作文的结尾,既要独具匠心,使其不落窠臼,又要不违背文章的主体内容的必然趋势,要显得合理自然,没有刻意的痕迹。因此,就必须细加推敲了。有些同学只注意文章的开头如何引人入胜,而忽略了文章的结尾,殊不知草率的结尾会给作品带来很大的损害。如果结尾软弱无力,或拖拖沓沓,索然无味,或画蛇添足空喊号,则“功亏一篑”。

文章来源:成人高考教育网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成人高考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