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失有哪些表现
|
|
1、做作业慢、边做边玩。
|
别人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他要写好几个小时,到了上床休息时,作业依然做不完。在家长监督之下,情况有所好转,但还会错误百出,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和无奈。 |
2、作业出错,考试粗心。
|
粗心大意 、马马虎虎。写作业、考试时总在最简单的地方出错、犯的都是低级错误且重复出现。老师盯得紧、家长“辅导”勤,作业做得还说得过去,考试时却常常看错题、算错题、写错答案,越是简单的题、会做的题,越容易出错,即使是小测验,也不能100%地做对。 |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
|
小动作奇多,这些小动作均与教学无关,低于生理年龄、单调无聊、简单重复,而他们做起来却怡然自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虽然规规矩矩、在“聚精会神”的听讲,但思路却不能与老师同步,被提问时常常答非所问,让人啼笑皆非。 |
4、丢三落四,生活混乱。
|
书房、书桌、书包里杂乱无章,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到了使用时,翻箱倒柜也找不着,严重者记不住别人的谈话内容和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做作业时再问同学,还有的经常遗失随身用品和文具。这其实是一种正在被心理学界越来越多地认识和研究的心理疾病——“注意力缺损综合症”。 |
5、爱好广泛,有始无终。
|
爱好非常广泛,几乎到什么都喜欢的地步。无论是喜欢的玩具、文具还是喜欢的运动、音乐、乐器、棋类都是三分钟热度有始无终。 |
6、话多易怒,多动冲动。
|
他们的话语明显偏多,节奏快,吞吞吐吐,不分场合,说完后却常常不知所云,该说话时却无话。行为表现的无目的、无意义、无作用、无聊的动作特别多,情绪很不稳,容易激动,发脾气。集体活动中不能像别人一样遵守规则,不能等待,表现为急不可耐。 |
7、逆反被动,自卑懒惰。
|
逆反情绪严重,不管什么事一定给你找个理由反着来,理由一箩筐。很少主动做什么,而且有点难度就退缩。能不做的就不做,能拖的就拖。 |
8、沉溺电视,游戏成瘾。
|
看电视、玩游戏不制止就不停,没有节制。 |
9、聪明伶俐,成绩低下。
|
玩的东西一学就会,学习就不行。从小成绩就不理想,学习能力低下。相当多的家长在老师的建议下,做过智商测试,但智商正常甚至是超常,使老师和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
10、思想超前,行为幼稚。
|
像小大人似的,想法很多,什么都懂。但行为却很幼稚、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年龄过低,十岁孩子像八岁,十五岁孩子像十岁,喜欢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
|
|
表现
|
危害
|
人际关系紧张
|
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或打架,出现暴力倾向,难以与同学形成正常的朋友关系; 不听从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话 ,通常反复使家长经历挫折与愤怒; 轻易打断别人谈话,不加思索的响应;或是无法按照社会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容易错误理解、轻视或疏忽别人传递讯息的真实含义,致使人缘不佳; 很容易被众多新鲜的刺激所吸引,抗诱惑和干扰的能力差,他们往往无法遵守规范和指令,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 人际关系的恶化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健康,处理不当,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
学校纪律难约束
|
因缺乏自我抑制 ( 冲动 )能力,各种行为问题会逐渐增加,语言和行为有冲动性,部分儿童具有高攻击性; 当受到压力时,会更无法掌控抑制能力,过动行为更加严重; 无法同时记住数个指令,思路呈跳跃式,常出现做错或漏掉等情况; 上课时小动作多,如玩铅笔,玩橡皮,抠这抠那,玩课本撕书等,易导致课堂上违规、违纪等情形,有旷课,逃学的倾向; |
学习成绩差
|
注意力集中时间比其他孩子短,而且容易分心散漫; 回答不切实际的答案,无法形容事情的来龙去脉; 由于课业内容已提高至相当的水平,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 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授课内容一知半解。作业拖沓、学习时易走神、发呆、被无关事情吸引,导致学习费时、效率低下; 即使考试前书念得很熟,考试时却会因分神而记不起来或写错等,严重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 办事时总是丢三落四,如经常忘记学习用品放在哪里,学习容易半途而废; |
自理自立能力差
|
无法完成有结构性或有目标的活动,如家务、作业等; 有时在无特别原因的情况下,会有非常愤怒的倾向; 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常有脏乱现象; 缺乏组织能力,无法作好整理、整顿的工作; 有些儿童肌肉运动技术发达正常,但在语言能力、画图、使用剪刀等要求协调性的活动较落后; 持续睡眠问题(睡眠中时常醒来,不规则的睡眠习惯);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因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为在运动和生活中容易受伤; |
自信心不足
|
在过重的学业要求与升学的高压力下, 注意力不足多动的学生很容易被定位为问题青少年,同时本人也因无法充分地发挥本身的能力,而失去对学业的兴趣; 由于自信心不够强,常常会引起各种问题与行为,*会感到被孤立; 因长期地环境不适应与经历挫折,失去自信、感到自卑; 据台湾儿童研究会统计,30%多动儿童被迫接受*,30%有留级的经历,迈入高中时,有 25% 的 ADHD 儿童会逐渐回到正常,但仍有 75%左右的 ADHD儿童依然显现不适应学校、社会、家庭的现象。尤其在家庭,因为逃避责任或无法完成功课等等的问题,增加与家人之间的冲突与斗争,且有 30% 左右会在高中入学时失败,25%被学校开除,35%会被退学,而大多会在*考试失败。 因长久累积的 ADHD 症状,在成人期会经历下列的问题(26%会被逮捕,55%未接受治疗的成人变成物质滥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