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成都七中国际部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近日英国教育部宣布,将在全英8000所小学推广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此事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为英国的学生们捏了一把汗,而英国国内也对此次改革产生了巨大争议。这是否意味着在咱们自己以死记硬背闻名的中式教育“击败”了英式教育呢?此次事件对于国内的留学家庭又有怎样的启示呢?


 

现状:英国基础教育现状堪忧

  

  谈到此次事件,就不得不先提一下英国目前的教育现状。长期以来,英国学生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教育确实令人堪忧。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9年和2012年对于全球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所做的PISA测试结果,中国上海蝉联排名全球第一,参与测试的中国其他省市也均排名靠前。而英国在两次测试中分别排名全球20名和26名。

 

  BBC评论指出,根据PISA测试的结果,英国十几岁女生的数学能力比上海同龄人至少落后三年,而这种效应也反映在毕业生求职上。英国工业联合会在2013年所做的调查显示,30%的英国企业对毕业生计算能力不满意,2/3的企业雇主希望学校提高数学和科学学科教育质量。

 

  其实关于英国人数学差的案例蛮多的,最典型的就是前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曾经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被“9乘以8等于多少”问的哑口无言,而前任教育大臣摩根也在BBC的节目中拒绝回答11乘以12等于多少。连政教界领军人物的数学水平都如此之差,无怪乎英国人这么着急进行教育改革了。

 

海外取经:不光是一次纪录片


  提到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相信不少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去年很火的英国BBC拍摄的三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纪录片中,5位中国老师来到汉普郡的博亨特中学,在4周时间内给50名英国学生上课,然后和英国当地的孩子一起考试,结果中国老师教出来的孩子的成绩确实比英国班学生高出了10%。

 

  在纪录片中,中英教育理念爆发了多次冲突,从媒体炒作的眼光来看可谓是赚足了眼球。骂英国孩子“给学校丢脸”的中国老师、因体育课跟不上大家的步伐而哭泣的学生、不服管理而拍桌子与老师叫板的学生……对于外行而言,这是个“外行看热闹”的好机会。但对于教育者而言,两种教育体制的冲突却暴露了两种教育体制本身固有的优劣势。纪录片主角之一,中国教师杨军表示,两国的孩子确实表现非常不同,经过亲身体验之后他觉得各有优劣,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学生确实在创造力上不如英国学生,动手能力也较差。但相对的英国学生的个人主义则非常严重,哪怕是地上的一张纸,不是自己掉的话都不愿意去捡。”

 

  而对于英国人而言,其实早在纪录片拍摄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对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调研了。2014年,来自45所英国小学的60名教师前往上海进行了学习,而中国也派出了59名数学教师前往英国的48所小学进行为期4个月的教学与交流。经过英国教育部及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大多数英国学校的学生数学成绩均有明显改善,而且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均有很大改善。

 

  正是基于这样一次严格而科学的调研,以及调研后不断的探讨和研究,英国人才做出了引进中国教学方法的决定。而不是像有些媒体热炒的那样,英国人被一部纪录片给打败了。

 

 

热评:教育从来就不存在“成王败寇”


  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那样,没有一种教育制度是完美的。任何一种优秀的教育制度,都是基于本国国情并且不断改革的。此次英国引进中国数学教育方法,乍一看好像是中国“打败”了英国。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一方面,擅长“公投”的英国人对于此次决定是存在很大争议的。英国算术基金会负责人迈克·埃利科克说:“孩子们当然需要掌握数学基本思想,这样他们才能在此基础上感受到自信。但他们不用通过练习和重复来实现这一点。事实上,这是建立‘数字感’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正确实现这种平衡。”包括很多民间人士也对于中国教育方法中过分强调应试、强调死记硬背的部分感到担心。

 

  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把英国的教育制度通观一遍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次引进只是英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京华时报》的报道中所介绍的那样,英国这次引入中式教育法,其实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其目的在于增加其教学的多样性,以集中获得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因为两国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截然不同,不可能出现一种教育体系完全取代另外一种教育体系的情况。

 

  而回到咱们自己而言,此次事件也应该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纵观各大门户网站,只要是提到中国教育的新闻,下面的评论区多半是一片“中国教育要完蛋”的乌烟瘴气。中式教育的问题我们不用否认,但是不是与国外教育相比我们就真的一无是处呢?一直提倡个性化教育、强调解决每个孩子不同需求的英国人,一样出现了基础科目落后的问题,现在开始向中国“取经”。而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国际教育,也应该在充分考虑国情的情况下,抱着向国外“求经”而不是“抄经”的态度,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要学习,但自己的优势也不能放弃。只有客观看待自己的教育体系,我们的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编者语:这里我们想额外提醒一下大家,BBC的纪录片中的确反映出了不少中英教育理念的碰撞,但这种碰撞被某些媒体甚至是留学机构利用进行了诸如“中式教育落伍”、“中式教育不如英式教育”的片面曲解。其实纵观纪录片我们可以发现,媒体曝光的大多是一些“博眼球”的方面,毕竟批评中国教育的话题一直是很能吸引人注意的。而视频中反映出的除了冲突之外,更多的是融合与和谐,希望各位留学家庭能够花一点时间,看完三集纪录片,这样相信你会对两国的教育体系、对留学本身有更清晰的认识。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热门课程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