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越来越发现,似乎有一种“循环圈”在左右人们的命运,我称之为“命运循环圈”。
命运循环圈由五个要素构成:心态、行为、习惯、性格和命运。一种积极心态就带来认真行为,认真行为就形成一种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就养成一种和谐性格,和谐性格就导致自主成功,自主成功就带来更加自信主动……,从而进入了良性循环圈。相反,一种消极心态就带来消极行为,消极行为就形成一种不良习惯,不良习惯就养成一种矛盾性格,矛盾性格就导致他主失败,他主失败就带来更加自卑被动……,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圈。下面两个孩子的命运说明了这一现象。
有这样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骇,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两个人小时候常在一起玩。大人看他们在玩,有时去考考他们。无论是反应能力,还是思考问题的能力,男孩都要稍胜一筹。原以为男孩今后会有出息一些,可结果呢?男孩高中没毕业就步入了社会,女孩却非常优秀,考入省重点高中,又进入了重点。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大的差距呢?原来,女孩的母亲是一个优秀教师,善于引导,早在幼儿园读书时,女孩的母亲就耐心辅导,认真对待孩子的各种学习活动,女孩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男孩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要求太多,于是男孩就逐渐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以做作业为例,女孩的作业字迹端正,看她的作业很舒服,是一种享受;女孩回家总是先完成作业再去玩。而男孩的作业呢,字迹潦草,看他的作业浑身不舒服;男孩老是忘掉完成家庭作业。
这种看似很小的差异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呢?且把这两份作业交到老师面前,看看老师的反应。当然女孩的作业受到的表扬多,男孩的作业受到的批评多。女孩经常享受成功的喜悦,男孩则经常体验失败的折磨。有了成功的体验,就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女孩做作业时心情很舒畅;心情舒畅学习效率当然很高。而男孩做作业时有一种恐惧感,有时还会想到前一天受到责骂的情景,害怕今天又受到责骂。这样越紧张就越容易出差错,学习效率就越低。
这是最初的差距。如果这时男孩的父母能正视孩子的问题,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可塑性还很大。可男孩的父母没有认识到孩子学习不认真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所致,而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怨孩子不争气,经常拿孩子出气。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男孩的父母开始为孩子“开小灶”,一放学就“逼”孩子学习。可这样做有效果吗?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看到别的孩子在玩,心思早已飞到外面,哪里还想学习?
女孩的母亲没有为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而是顺势引导,鼓励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后,多阅读课外书籍。这些书都是孩子最喜欢看的,既增长了知识,又让孩子了解了课外的精彩世界,激发了孩子吸取知识养料的浓厚兴趣。
到后来,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两个孩子的差距在逐渐拉大。男孩是在被动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学习的结果是一个一个的失败;而女孩是在主动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实现,学习的结果是一个一个的成功。这样,一个逐渐失去信心,而另一个却充满自信。
再后来,男孩的父母在孩子失败后开始打骂,再失败则是更大的打骂。从此男孩的学习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圈。
女孩在一个个的成功之后没有惨遭失败。因为一是女孩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女孩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享受;二是女孩的母亲善于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女孩没有机会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成功后一个个更大的目标等待她去攀登。女孩的学习就步入了良性循环圈。
命运女神似乎给两个孩子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个智商高的孩子陷于了恶性循环圈后,面对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而一个智商稍低的孩子步入了良性循环圈后,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
这就是命运循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