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技术方案——武汉聚才教育
根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为满足对无碴轨道线下基础工程变形评估的需要,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机,应对本线桥梁、路基、隧道等线下工程进行变形监测。开展桥梁变形监测和分析研究,对确保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运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验证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铜陵长江公铁两用大桥的变形监测包括桥梁基础、承台、墩身以及梁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等内容,其中,桥梁基础变形监测可在施工期间由施工单位完成,本方案重点针对工程施工及验收期间桥梁承台、墩身及梁体的变形监测,其主要任务是指导桥梁基础和无碴轨道安装施工。
监测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依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变形”的原则进行,即首先逐次布测变形监测的基准控制网、工作基点,再在基准点或工作基点上观测桥梁承台和墩身等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当观测条件较好时,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工作基点,直接利用基准点测量变形观测点,以降低工作量和提高变形测量精度。
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精度设计、基准网及工作基点布测、观测点布设、监测周期及频次的确定、观测方法的选择、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及整理等内容。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地形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本工程变形监测将以垂直位移监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视工程需要和施工实际情况而定。
监测精度设计和监测方法选择
依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进行本项目变形监测的精度设计,包括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及其观测点精度设计、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及其观测点精度设计。
(1) 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设计
垂直位移监测是本工程的重点,根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制定其精度要求。表2-1、2-2分别为垂直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观测点的精度要求。
表2-1 垂直位移监测网精度要求
项 目 | 相邻两点高差中误差(mm) | 每站高差
中误差 (mm) |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mm) |
监测已测高差之较差
(mm) |
精度等级 |
垂直基准网或工作基点 | ±1.0 | ±0.3 | 三等变形测量 |
表2-2 垂直位移观测点精度要求
项 目 | 高程中误差(mm) | 相邻点高差
中误差(mm) |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 精度等级 |
观测点 | ±1.0 | ±0.5 | 三等垂直位移观测 | |
±2.0 | ±1.0 | 四等垂直位移观测 |
注: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是相对于最近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而言。
其中承台沉降观测点可采用四等垂直位移观测等级进行观测,墩身和梁体观测点应按三等垂直位移观测等级观测。
(2)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设计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及工作基点主要用作水平位移监测的控制基准。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平位移监测网的技术要求,工作基点应符合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的技术要求,其精度应符合表2-3的规定。变形观测点参照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表2-3 水平位移监测网精度要求
项 目 | 相邻点间点位中误差(mm) | 平均
边长 (mm) |
测角
中误差 (") |
最弱边
相对中误差 |
作业要求 |
水平基准网 | ±3.0 | < 300 | ±1.0 | ≤ 1/120 000 | 按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
工作基点 | ±3.0 | < 150 | ±1.8 | ≤ 1/80 000 | 按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
观测点 | ±6.0 | < 300 | ±2.5 | ≤ 1/50 000 | 参照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
变形监测网布测
变形监测网包括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它们是变形监测的基础,因此监测网点应选设在变形区域外、地质情况良好、不易发生变形的地段。基准网点是变形监测的首级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硬、安全隐蔽和便于长期保护的地方埋设。当基准点的数量和密度不能满足对变形体进行直接观测的需要时,应在基准网的基础上加密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一般应设在离观测点较近且稳定可靠的地方。一般而言,基准点、工作基点到桥址中线的距离分别宜为100~200m、50~100m。
考虑到“三网合一”的设计理念,本工程变形监测网将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桥梁精密施工控制网进行扩展。
3.1 高程基准网及工作基点
利用精测网布设的精密高程控制网点来建立变形监测高程基准网和工作基点,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不大于200m时,可满足垂直位移监测需要。使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或其它同精度水准仪,按照《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其精度要求见表3-1。
表3-1 高程工作基点观测限差要求
序号 | 项 目 | 限 差 |
1 | 每公里高程偶然中误差 | ±1.0mm |
2 | 基辅分划读数差 | ±0.4mm |
3 |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 ±0.6mm |
4 |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 mm(n为测站数) |
5 | 视线长度 | ≥ 3且≤ 50m |
6 | 前后视距差 | ≤ 1.5m |
7 |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 ≤ 6.0m |
8 | 视线高度(下丝读数) | ≤ 2.80且≥ 0.55m |
3.2 平面基准网及工作基点
利用精测网建立的施工平面控制网(B级GPS)作为平面基准网,利用加密的高程工作基点兼作平面工作基点,平面基准点(含工作基点)间距满足不宜大于200m。
3.3 监测网的复测
为了确保变形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准网和工作基点网进行复测。监测网复测周期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和变形观测的精度需要来确定。原则上规定:在基准网建成后3个月进行第一次复测,此后每隔6个月复测一次;工作基点的复测周期原则上应为每月至少一次。实施过程中根据控制点的稳定性调整复测周期,也可根据各点稳定情况和实际需要采取全面复测与局部复测相结合的方案进行监测网的复测。
变形观测点布设
4.1 变形观测点设置
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每个桥墩承台、墩身及梁体上设置观测点。观测点具体埋设原则如下:
(1) 承台观测点为临时观测点,当墩身观测点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点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承台观测点分为观测点-1、观测点-2,前者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后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