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网校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中大网校>建筑行业“蓝领”培养难度大?

建筑行业“蓝领”培养难度大?

来源:中大网校 时间:2013-09-25

《建造师》编辑部: 最近,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好焊工、好木工成为施工单位的“抢手货”,专家称此为“技工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年来承担培养建筑“蓝领”任务的技校开始热起来。但据施工单位反映,这些技工毕业后难以让大部分企业满意。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绝大多数技校都存在规模小、硬件差、专业老化、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有些技校只有三四亩地,一年却“生产”学员几千人;有些技校还在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备和教材,培养出的“蓝领”连土木结构都分不清,还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回炉”才能上岗。 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建筑中专、技校、职高出现了师资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知识传授与技能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还有一些中专、技校连基本培训设施都来不及完善,就打着“培养建造师”的牌子广招学生,甚至有些根本不具备师资力量的个人,也办起了五花八门的专业培训。而据了解,培养一个合格的“蓝领”,即使正规教学最短也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如果是初级工成为高级工,那么需要8到9年时间。可见,为了“速成”而“硬灌”的学生是无用武之地的。

另外,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也影响了“蓝领”的涌现。根据现行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同样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中专生和技校生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是干部身份,一个是工人身份;一个可通过评职称步步高升,另一个干到老还是工人。因此,要想真正解决“技工荒”,必须加快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一方面,各级劳动部门和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将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技能水平挂钩,形成培养快、利用好、待遇高的人才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要适当扶持技工教育,加大软硬件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师资力量的配备。同时完善职业技能的鉴定管理体系,选择师资、设备、场地方面具有优势的专业作为鉴定实验基地,使其成为建筑领域职业培训模式、鉴定方法和考试技术的示范窗口。 当然,现有建筑技校如想保证生源质量,可尝试末尾淘汰制。学校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操行评定进行打分,按总分高低张榜公布。成绩好的推荐进效益好的建筑单位,末尾淘汰下来的自主就业或不颁发毕业证书,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和执业热情。

在德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建筑和相关技校学生1周在校学习1天,其他4天都在企业见习工作。技校应注重产教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市场急需和企业所求的“专才”。在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生直接考大学的比例一般不足1/2,而学生选择任何一门职业教育或培训都不会进入“死胡同”。由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学生”和“徒工”的双重身份,因此不管从哪类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有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这种教育模式值得借鉴。 不过,要解决“蓝领”的出路问题,还需要唤起企业聘用和善待“蓝领”的热情。改变企业传统的用人机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本科生、硕士生身上,或靠有限的高薪职位来装门面。毕竟建筑业是个“金字塔”事业,既需要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和专业的建造师,也需要施工一线更多实用的“蓝领”工人。

文章来源:中大网校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中大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