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考研培训机构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很多小伙伴在进入社会之后发现仍然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中专的升大专、大专的升本科,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到了本科发现自己的学历还是不够用。今年在职研究生,可以通过在职研究生比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多吗?,在职考研有没有过来人给点建议?,注意了!今年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现在就要准备了!??去了解,刚过去的一年在职考研人数高达377万,报录比更是达到3.5:1。面对如此之大的竞争,仅仅靠自己下班后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更系统、高效的学习也许可以帮到你。

1.在职研究生比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多吗?

不细说了,简单来讲,在职研究生要支付高昂学费,全日制研究生学校还给我们倒贴钱。利益相关,我在华南理工读全日制硕士,我姐姐在华南理工读在职硕士。我平均一年学校倒贴5000左右的奖学金,我姐姐平均一年两万左右的学费。

2.在职考研有没有过来人给点建议?

2020年5月13日更新,下班前收到了拟录取邮件,我的这张在职考研攻坚战,终于取得圆满成功!谢邀,我18年毕业,工作后在职跨考北大软微的软件工程,成绩388,进入复试问题不大在职考研最重要的是协调工作和学习时间,对复习进度有宏观珍贵的把握。我当时是每月制定计划,结合月计划制定周计划日计划,这是我的月计划,不是很清晰,不过我想主要是提供个大概思路。我的计划也不是一开始列成这样,要跟前段时间完成情况,不断调整后来的计划,比如我政治虽然写的7月开始,但其实我八月底才开始。我的数学和专业课主要是分专题突破,这样可以确保我对知识脉络清晰,每突破一个专题也比较有成就感。如果想要读研,感觉自己非要这个研究生学位不可,那就努力去拼吧!不然努力工作赚钱它不香吗?我的个人专栏文章有记录我在职备考的一些详细经历,你可以参考下,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3.注意了!今年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现在就要准备了!

已经4月了,如果你还想要打算报考在职研究生,那么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不然就来不及了!千万不要等到最后,才去后悔自己没能早早地开始备考,浪费时间。在职考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等学力申硕,另外一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选择不同的报考方式,那么备考攻略也会有所不同。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先学后考。如果选择这种方式考在职研,那么先要参加学校的研修班,然后再报名参加5月的统考。现阶段,中国人民、中国政法、对外经济贸易等985/211院校的研修班都在招生中,涉及金融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法学等热门专业,可以满足大部分职场人士的报考需求。而5月的统考一般都是在每年的3月进行报名,今年参加研修班的同学,明年就可以进行报名了。而已经报名的同学,现在需要抓紧时间复习了,这主要考两门,英语和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即可。只要认真复习,那么通过的概率还是很大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采用相同的政策,都需要参加12月研究生统一考试,然后再根据各个院校的要求参加复试,最后择优录取。相比于同等学力申硕,非全的难度很大,而在职人员本来就要比在校生备考的时间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抓紧时间备考。而在报考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要考的院校和专业,然后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科目。一般专业,考试共分为4门: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满分为500分。而管理类专业只有2门,外语和管理综合,其中管综满分200分,英语满分100分。管综包括数学(75分),逻辑推理(60分),写作(65分)三个模块,数学也是高二数学的难度。近些年来,非全的竞争越来越大,这里也提醒备考的同学们不要掉以轻心,做好准备才能从容迎接挑战。温馨提示:如果你打算考在职研,但是不清楚这两种报考途径到底有什么不同,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准备,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花最少的时间了解清楚,然后制定好考研计划。这样才能真正地投入学习中去,而不是一直纠结。为此,我们为大家提供免费的1对1在职考研规划,让深耕在职研多年的老师根据你的考研诉求、职业发展等,为你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给出专业的建议~有需要的可以私信我!

了解了在职研究生比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多吗?,在职考研有没有过来人给点建议?,注意了!今年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现在就要准备了!??的小伙伴们,想通过在职读研来为自己增加竞争力的,抓紧时间高效、系统的加入学习中吧。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考研培训机构
  • 已关注:199
  • 咨询电话:
  • 热门课程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