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国际化学校正悄然改写传统艺考教育的版图。高青燕园国际学校作为县委县2018年招商引资的重大民生工程,依托北京燕园集团的学术基因,将国际化教育资源与本土化艺术教育创新融合。在严格执行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开设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等三十余种特色选修课程,构建起一套突破学科界限的艺术培养体系,为学子铺就多元升学路径。这里不仅是技艺的训练场,更是艺术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孵化器,通过“教育让生命更美好”的使命践行,重新定义艺考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指导思想贯穿艺考培养全程。学校摒弃标准化流水线教学,根据学生艺术天赋差异定制成长方案。初中阶段通过“体育与生活课程”“艺术特色课程”等模块发掘潜能,高中阶段则细化专业方向,形成阶梯式培养路径。
培养目标直指“身心健康阳光自信,博才多识厚德载物”的双重维度。在专业技能淬炼之外,每日国学经典诵读、书法修习等课程强化文化底蕴,而人工智能监控系统、24小时三重安保机制(专业保安、教师值班组、宿管团队)则保障学生在高强度训练中的身心健康。这种“专业+人文+安全”的三维护航模式,使艺考教育超越应试局限,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艺考课程采用“标准+校本创新”双轨模式。基础文化课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确保学生学术能力达标;同时开发特色课程体系,涵盖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多语言等七大领域,尤其注重跨学科融合。例如美术课程引入“西方文化中的中国”“流行文化与大众传媒”等理论课,培养学生文化批判意识。
专业训练强调国际资源与本土实践结合。学校与哈佛、剑桥等名校建立资源对接,定期开展国际艺术工坊;在国内则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机构合作,引入专家委员会指导机制。画室配备远程教学系统,实现高校教授在线点评,而游学项目支持学生赴国内外艺术殿堂实地研修。这种“线上+线下”“本土+国际”的资源整合,打破了县域艺术教育的资源壁垒。
师资构成采用“三位一体”组合策略:燕园集团派驻的骨干教师、招聘的行业精英、公办学校调派的学科带头人共同组建教学团队。目前专职教师160人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17%,36名骨干教师多数具备省级艺术赛事评审经验。例如美术教研室由参与编辑《完美教学》《美院之路》等权威教材的导师领衔,其教学体系直接对标中国美院考核标准。
学校建立“双导师制” ,除校内教师外,特聘高校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这种机制类似杭州天元公学美术部由中央美院原院长潘公凯、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等领衔的专家智库模式,通过大师工作坊、升学渠道对接等方式,将行业前沿动态注入教学。县域学子由此获得与一线城市同等的艺术视野。
在硬性升学指标方面,学校虽未公开详细榜单,但其培养模式已显现潜力。参考同属燕园体系的北京燕园培训学校语言类项目口碑,及杭州天元公学美术特色班联考270分以上考生占比3.7%(超全省均值)等数据,佐证了集团化艺术培养体系的有效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多元化出口设计:除国内艺考外,学校依托多语言课程(日语、意大利语等)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课程,铺设留学通道。其路径类似天元公学外文特色班的中日融合课程——学生可分段在国内强化语言、在国外研修专业,最终获得全球知名院校录取。这种“国内升学+国际留学”的双通道,极大拓展了县域学子的发展半径。
高青燕园国际学校艺考班的探索,本质是一场县域艺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通过民办公助模式破解资源瓶颈,借集团化办学导入优质师资,以国际化课程打开学生视野,重构了县域艺术教育的生态链。其“专业训练-文化积淀-全球视野”的三维培养模型,为化解艺考教育中技艺与素养割裂的困境提供了新方案。
未来若能在县域文化资源挖掘(如淄博陶瓷琉璃艺术)、在地化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化探索,或可打造更具辨识度的艺术教育品牌。正如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所启示的,真正的艺术教育终将回归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所黄河岸边的学校正以创新实践,让更多县域学子在艺术滋养中走向生命的丰盈。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