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办初期(1960-1962年):学校原名为闽侯第十三中学,因教育大发展而创办。1961年秋季,学校又招生四个班级,但由于校舍问题,只好租用邻近的民房作临时教学场所。1962年,为贯彻上级八字方针,县决定撤消十三中,但在多方努力下,学校最终得以保留。
2. 复办与调整(1963-1966年):学校从沙堤小学全部搬入赤塘山新校址,仍租用当地一些民房作教师和学生宿舍。这一年秋季教育上马,学校向上街地区各村小学招生。上级又配备了13名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教职工人数达39人。
3. 学校发展与改革(1967-1989年):在文革前的几年,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每年都有三十几个学生考入闽侯一中高中。70年代初期,学校开始复课,很多外校的教师调入。77年恢复高考升学制度,上街中学全面向社会招生。
4. 学校大发展(1989-2003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上街中学又恢复办高中,改校名为闽侯第六中学。学生数由1000人增加到1500人,教师增至80多人。90年代,学校建设大发展,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办公大楼和两幢教工单元房和一幢宿舍楼。
5. 学校合并与提升(2003年至今):为了减轻社会的压力,2003年秋,闽侯六中分校(新峰中学)正式合并到六中来。目前六中有初中部33个班级,高中部16个班级,学生2500多人,教师200人。学校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花园式校园格局。
闽侯六中的历史沿革反映了学校从创办到逐渐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中学的过程。闽侯六中教师队伍建设及未来发展展望
为适应当前教育环境的持续进步,闽侯六中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校的专科毕业青年教师中,高达80%已成功通过专升本考试,其中更有一名教师考取了师大研究生。全体教师均需每年参与岗位培训,而50岁以下的教师还需参与计算机技能培训和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2004年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师职称评定规定,半数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职称评定。当前,学校内高级教师达到14人,中级教师达到86人,这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时代浪潮中,闽侯六中稳步前行。自成立以来历经45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从稚嫩走向成熟。我们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坚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闽侯六中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
闽侯县高新区实验小学简介
闽侯县高新区实验小学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位于闽侯县的高新区核心区域。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学校设施完善。该校宗旨是负责划片区内的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著名的福州旗山湖仅700米之遥。
闽侯第二实验小学概况
1. 闽侯县实验小学自一九五一年建校以来,一直以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著称。该校拥有多名知名教师,其教学质量非常出色。
2.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包括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学术报告厅、食堂、各类运动场以及图书馆等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闽侯实验小学校史及现状
1. 历经多年风雨,闽侯实验小学在改革的春风中茁壮成长。作为福建省首批文明学校,该校曾多次荣获省级和市级的荣誉。学校坚持在实验、改革、特色、管理上持续发展,努力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与社区和驻军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 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适应21世纪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不仅在管理上优化,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实验教师队伍,为课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学校在教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 如今的闽侯实验小学占地面积广泛,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和综合楼,内设各种功能室和活动场所。学校还建立了近40万元的校园网,实现了班班有多媒体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还有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各类设施,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4. 为了进一步扩大县城小学教育的影响力,县于2005年将昙石小学改办为闽侯县实验小学分校,并由实验小学本部选派优秀教师充实分校师资力量。这种举措不仅为实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实小大家庭更加壮大、欣欣向荣。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