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本科录取的A、B、C分段制度,是各省为优化招生梯度而设计的分类模式。其中,C段院校作为A、B段之外的补充,承担着扩大艺术教育覆盖面、满足多样化升学需求的重要职能。这类院校虽在知名度和资源上不及头部院校,但构成了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层次,为更多考生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可能性。
分段依据以省级招考政策为核心。以陕西省为例,艺术类本科明确划分为A、B、C三段:A段为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如中央美术、北京舞蹈);B段主要为省内院校及部分省外院校(如西安美术省内美术专业);C段则涵盖其余未纳入前两段的本科院校,包括省属普通本科、民办院校及独立。
各省分类标准存在灵活性。例如广东省将艺术类招生简化为“统考”和“统考+校考”两类,未明确使用A/B/C段标签,但实际录取中仍按院校层次分批进行。而河南、河北等省份保留C段概念,将其定位为“非重点院校的本科艺术专业”。
如华北理工、长春工程、哈尔滨师范等,其艺术类专业通常依托学校工科或师范背景设立,例如环境设计、视觉传达、音乐教育等。这类院校优势在于综合学科资源,但艺术专业的历史积淀和专项投入相对有限。
包括河北传媒、大连艺术、吉林动画等。此类院校专业设置灵活,聚焦应用型技能培养,如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流行音乐等。其学费较高,但实训资源(如工作室、产业合作项目)可能更贴近市场需求。
部分原艺术高职院校升格后进入C段,如江西服装、天津传媒。其强项集中在表演、服装设计、舞蹈编导等实操领域,但学术研究基础较弱。
C段院校的绝大多数专业直接采用省级统考成绩,无需额外校考。例如山东省规定,潍坊理工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使用表(导)演类(服装表演方向)统考成绩;吉林省内C段院校的音乐表演、美术学专业均认可省统考。
根据2024年新政,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如南京艺术、景德镇陶瓷)的部分专业可组织校考,但其普通类专业(如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若按艺术类招生,则可能被归为C段,仍采用统考成绩。
C段因文化课要求较低(约低于A段100-150分),成为专业较强但文化薄弱考生的“保底选择”。部分民办院校学费高昂(年均3万-6万元),且就业市场存在学历歧视现象。
2024年起,教育部要求严控校考范围,除独立艺术院校外,其他高校艺术专业均须使用省统考成绩。这导致大量原B/C段院校的校考专业被取消,进一步依赖统考分数,加剧了同质化竞争。
部分C类院校尝试通过共建产业(如吉林动画与索尼合作游戏设计专业)、认证职业资质(如河北传媒的演出经纪人资格考点)提升竞争力。教育部亦鼓励其向“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转型,减少学术研究类专业的设置。
艺考C类院校的存在,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艺术专业普及化的产物。它们为文化课不占优势但具备艺术潜质的考生提供了升学通道,并填补了区域艺术教育的空白。其发展亟需政策规范(如学费透明度、就业跟踪)与自身定位优化(错位发展特色专业)。未来,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将是C类院校破解争议的关键。
> 注:具体院校分段归属请以本省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为准,部分院校可能因专业实力变化调整批次。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