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在艺术教育领域深耕十余年的成都新锐艺术培训学校,以传媒类专业为突破口,构建起集播音主持、影视编导、戏剧表演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学校依托四川师范东校区的区位优势,毗邻美术与音乐形成艺术教育集群,近十年累计输送4000余名学子进入中央戏剧、中国传媒等顶尖艺术院校,连续五年保持四川省艺考本科录取率前茅,2022届更是创下98%升学率与80%重点本科率的斐然成绩。这座隐匿于高校林立的学术腹地的艺考殿堂,正以系统化培养模式和前瞻性教学理念,重塑西南地区传媒艺术教育的生态格局。

顶尖师资构筑专业壁垒

新锐传媒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在于汇聚行业资深从业者与高校专家的"双师型"团队。范超、刘青松等教师不仅具有四川电影电视等专业院校执教经历,更融合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央视节目录制等一线实战经验,构建起"理论+实践"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编导教师黄佳莹持续参与万科等企业影视宣传策划,将产业前沿动态注入《影视艺术概论》课程设计;播音导师王艺同步活跃于成都电视台新闻现场与高校讲堂,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

这种"行业精英反哺基础教育"的育人模式成效显著。教师团队独创的"语音矫正四步法"已帮助数百名川渝方言区学生突破发音障碍,其研发的《即兴评述思维导图训练体系》更被多所高校列为参考教案。在2024年四川省传媒类联考中,新锐学子即兴表达环节平均得分超出全省均值15.6个百分点,印证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模块化教学破解艺考困局

针对传媒艺考"专业细分度高、应试技巧性强"的特点,新锐独创"三维立体课程体系"。基础阶段通过每天6小时的"专业+文化"并行授课,实现艺术素养与文化底蕴同步提升;强化阶段设置12个独立教学模块,涵盖从新闻评论到剧本创作的完整技能图谱;冲刺阶段引入"高校考官模拟评审",特邀中央戏剧客座教授参与月度考核,使备考训练精准对接院校选拔标准。

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项目驱动教学法"颇具创新价值。编导专业以微电影创作为核心,贯穿故事写作、分镜设计、后期制作全流程;播音专业打造校园融媒体中心,设置新闻播报实训、访谈节目制作等真实工作场景。这种"做中学"模式成效显著,2023届学生原创作品《川剧新生代》不仅获得北京生电影节提名,更成为多所院校校考展示素材。

升学通道缔造共赢生态

新锐建立的"阶梯式升学网络"涵盖30余所顶尖艺术院校。通过分析近五年录取数据构建的"院校-专业适配模型",为考生精准匹配报考策略。2024届康馨同学依托"浙传播音培养指数评估系统",在教师指导下主攻即兴评述与综艺主持方向,最终以专业全省第7名成绩圆梦浙江传媒。这种个性化升学规划使学校连续三年保持中央戏剧录取人数西南地区榜首。

校考季形成的"资源联动效应"进一步强化升学优势。学校与北京电影建立"优秀生源基地"合作,开展考前大师工作坊;邀请上海戏剧考官进行模拟面试,近三年该校在新锐的录取率提升37%。这种深度校际合作构建起双向赋能机制,2025年学校更将成为四川省首个"中传艺术测评中心"认证考点。

行业资源赋能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构建的实践平台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与成都电视台共建的"青苗计划"已输送127名实习生参与《天府文化》等栏目制作,毕业生赵玥凭借在校期间积累的40期节目出镜经验,未毕业即被东方卫视提前签约。这种"教学-实践-就业"闭环培养模式,使近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稳定在82%以上。

在艺术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新锐率先构建"线上测评+线下特训"混合模式。自主研发的"语音AI分析系统"可实时标注学生发音缺陷,其智能评测模块与中传播音系考试系统数据互通。2024年上线的"VR模拟考场"还原中戏、北电等10所院校面试场景,使考生沉浸式体验校考全流程,该创新举措使当年校考通过率提升24%。

这座坚持"专业筑基、文化铸魂"办学理念的艺术教育基地,正以持续的教育创新回应时代命题。未来可深化"艺术+科技"跨界培养,探索虚拟主播、AI编剧等前沿方向课程开发;加强国际艺术教育交流,借鉴茱莉亚"艺术领袖培养计划",构建贯通基础教育和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体系。在传媒艺术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新锐的探索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样本。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2624310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