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毗邻南湖碧波,浸润高校文脉,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原长春市第四十四中学)自1963年创立以来,历经六十余载沧桑砥砺,已成长为吉林省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所直属于长春市教育局的完全中学,以“开发学生潜能,用艺术点亮人生”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全面发展,艺术见长”的育人体系。在新时代艺考改革全面落地的背景下,学校以“修身、励志、求真、尚美”的校训为锚点,持续探索艺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心怀艺术梦想的学子搭建起通向专业殿堂的桥梁。

特色课程体系

多元课程架构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构建了“文化基础+艺术专业+实践创新”三维课程体系。除规定文化课程外,学校开发了覆盖美术、音乐、舞蹈三大核心领域的专业课程群:美术课程涵盖素描、色彩、书法及设计基础;音乐课程包含声乐(美声、民族、流行)、器乐(钢琴、古筝等)及音乐理论;舞蹈课程则融合基本功训练与民间舞表演。这些课程严格遵循中学器材设备I类标准,确保专业教学的规范性与前沿性。

跨界实践赋能

学校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创设丰富的艺术实践场景。通过“探访高等艺术院校”活动,学生走进吉林艺术、东北师范等专业学府,感受学术氛围;每年组织的野外写生、师生音乐会、美术作品展及跨学科社团活动,强化了艺术表达与社会生活的联结。尤为特色的是与国际接轨的交流项目——学校与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引入客座教授定期指导,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创作维度。

师资力量建设

精英团队引领

学校师资结构科学,88名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达100%,硕士占比25%,高级教师比例超过27%。团队中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学科精英2人、市级骨干教师30人,音乐与美术学科更获评长春市优秀学科团队。兼职教研员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形成“双轨驱动”,确保教学与教研同步提升。

协同培养机制

为应对艺考改革对文化课要求的提升,学校创新推行“双导师制”:专业课教师聚焦艺术技能精进,文化课教师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例如语文组开发“文学经典中的美学鉴赏”模块,数学组探索“几何构图与空间艺术”跨学科案例。学校聘请高校教授及艺术名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教学评估与课程优化,如东北师范王辉宇教授指出:“文化素养与艺术天赋并重,是未来艺术人才竞争力的核心”。

育人模式创新

自主发展路径

学校构建“三自主”育人模型:学生通过《学业生涯规划》制定个性化目标;班级民主管理委员会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校级宿管、餐管委员会参与制度反馈。这一模式呼应吉林省“学生自主规划、自我修养、自觉学习”的课改要求,被教育部评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五育融合实践

在吉林省“五育并举”政策指导下,学校将德育融入艺术创作,如“红色主题雕塑展”“传统戏曲文化周”;体育推行“1-3项运动技能”达标制;劳动教育开设陶艺工坊、舞台布景设计等特色项目。2023年改造的894平方米体育馆与9180平方米运动场,为跨学科活动提供硬件支撑。

艺考改革应对

文化课强化策略

面对2024年艺考新政——文化课成绩占比不低于50%、8类专业取消校考——学校重构教学时序:高一高二侧重文化课基础夯实,高三采用“专业集训+文化冲刺”分段模式。数据表明,该校2024届艺术生文化课平均分较改革前提升42分,超吉林省艺术类本科线23%。

省统考精准适配

随着省级统考覆盖六大科类,学校建立“大数据备考平台”,分析近三年吉林省统考命题趋势,针对性优化素描命题创作、声乐即兴伴奏等薄弱环节。2024年表导演类统考通过率达98%,较全省平均通过率高出15个百分点。校考缩减后,学校聚焦“专业潜能拔尖生”,为央美、中传等校考院校输送生源,近三年累计21人考入国际顶尖艺术院校。

艺术教育的未来坐标

长春艺术实验中学的探索证明: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应试捷径”。在文化课与艺术素养并重的时代要求下,该校通过课程重构、师资升级与机制创新,为艺考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长春样本”。

未来挑战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平衡普职融通资源(如与长春师范共建“艺术素养通识课”)、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如何深化国际课程本土化等议题亟待探索。但正如教育家熊丙奇所言:“功利性艺考思维的消退,正是艺术教育回归本真的契机”。这所南湖畔的艺术摇篮,将继续以审美之力唤醒生命潜能,以文化之基托举艺术梦想,为中国艺术教育的转型之路标注鲜明坐标。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2329767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