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在浙江嵊州——越剧的故乡,一所青瓦白墙的庭院式校园静卧剡溪之畔。这里不仅是袁雪芬先生1962年倡建的“越剧之家”血脉延续,更是宋卫平先生捐资亿元打造的“中国最美艺校”。2024年,随着“浙江音乐附属越剧学校”的挂牌,这所被誉为“越剧艺术家摇篮”的学府正式开启了中本一体化教育的新篇章。今天,它正以严苛的艺考标准和系统的精英培养模式,为中国戏曲的活态传承探路。

一、艺考机制:双重筛选中的越剧苗圃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招生是一场艺术天赋与文化素养的双重考验。专业面试设计极具针对性:考生需完成无伴奏越剧唱段演唱、自选诗文朗诵、形体动作展示及现场模仿表演。面试采用“四维评分法”——演唱与语言占60%,形体与表演占40%,60分以上方为合格。这一设计旨在综合考察学生的声线条件、语言表现力、形体协调性和艺术可塑性。

文化门槛同样严格。考生需为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与专业面试共同构成录取依据。以2023年为例,该校录取分数线跨度极大(最低524分,最高690分),反映出“专业优先、文化托底”的筛选逻辑。地域分配上,绍兴地区占招生计划的50%(10名),其余名额分至杭州、宁波等省内六市,体现了对越剧文化核心区的倾斜政策。

> 招生计划地域分布示例(2025年)

> | 地区 | 名额 |

> | 绍兴 | 10人 |

> | 温州 | 2人 |

> | 台州 | 2人 |

> | 其他地区 | 6人 |

二、培养体系:中本衔接的七年精琢

学校与浙江音乐合作构建“3+4”中本一体化模式:中职三年在嵊州打基础,本科四年赴杭州深造就。课程设计紧扣越剧表演核心能力:中职阶段以“唱念做打”基本功为主,本科阶段强化角色塑造与艺术理论。特色在于“剧目驱动教学”——学生入学即参与《梁祝》《五女拜寿》等经典剧目排演,在实践中融通技艺。

师资配置堪称顶尖。除本校正高职称教师7人、副高14人外,更特聘尚长荣、王文娟等戏曲泰斗为顾问,组建由20余名梅花奖演员组成的“名家导师团”。茅威涛、方亚芬等定期驻校授课,实行“名家一对一”指导。这种“传统师徒制+现代制”的结合,使学生在技艺精进的浸润于越剧流派的气韵之中。

三、职业前景:从校园到舞台的多元路径

院团输送仍是核心出口。办学60年来,学校向200多个文艺团体输送2000余名演员,近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知名校友包括“梅花奖”得主黄美菊、徐铭,以及因《新龙门客栈》爆红的陈丽君。浙江音乐首届越剧本科8名学生全部来自该校,印证了其生源质量。

跨界发展路径日益拓宽。随着“越剧之家实验团”的成立,学生可参与文旅融合项目。学校开发的沉浸式越剧《许·仙》、越剧韵律操等创新作品,为演员开辟了与传统戏台迥异的新舞台。学校依托“空中课堂”开展越剧师资培训,培养传承教育人才,形成“表演—教育—传播”的立体职业网络。

四、挑战与革新:传统艺术的现代突围

学校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教育模式转型。从以就业为导向转为升学导向后,需平衡技艺训练与文化课教学。戏剧系教师陈晓红指出:“幼功欠火候会加大后期提升难度”,而浙江音乐安怡教授则强调“传承越剧神韵与文化底蕴”的重要性。这要求课程中增加文学、乐理等理论比重,避免学生沦为“技匠”。

创新实践已逐步展开。学校正打造沉浸式越剧剧场,瞄准年轻观众审美;开发研学游路线,每年接待中小学生超600人次;抖音矩阵运营使越剧内容触达百万流量。这些尝试呼应了王一敏教授的主张:“复合型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生存”——今天的越剧传承者,需兼具传统功底与现代传播力。

精英化传承的启示与未来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艺考机制与培养体系,本质是一场传统文化精英教育的实验。它以严苛选拔保障苗子天赋,以中本贯通打破学历瓶颈,以名家资源延续流派血脉。其经验揭示:非遗传承不能仅靠“广种薄收”,更需精耕细作

未来方向或在于三重突破:其一,拓展生源多样性,探索跨剧种招生;其二,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其三,构建国际传播网络,借力浙江音乐“中国—中东欧音乐院校联盟”推动越剧出海。唯有将“象牙塔”中的精英训练与时代脉搏共振,方能令百年越韵真正“越”向未来。

> “戏曲如米酿成酒,酒可醉人。”(戏曲理论家阿甲语)

> 在嵊州的青瓦白墙间,醇厚的越剧之酒正待新一批酿酒师开窖。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2327781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