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语四六级作为我国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考试,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生来说,通过四六级似乎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四六级的通过率却并不高,具有一定的难度。
2.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和调查统计,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具体来说,近几次考试的通过率一年比一年低。其中,英语六级通过率只有约30%,通过率相对较低,难度较大。
3. 为什么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如此之低呢?随着高考英语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逐渐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战场。在期间,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程量较少,管理相对松弛,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难度较高,尤其是六级考试,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许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充足的时间投入,难以达到考试要求的水平。英语四六级的报名条件相对严格,只有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才能报名参加,这也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参加考试,进一步降低了通过率。
二、英语六级考试的时间分配
英语六级考试的时间分配如下:听力部分35-45分钟、阅读部分50-60分钟、翻译部分20-30分钟以及写作部分50-60分钟。英语六级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在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的英语水平。试卷难度逐步递增,涉及学术、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话题。考试成绩分为等第制和分数制。
三、关于英语四六级考试应不应该与学位脱钩的探讨
对于英语四六级考试应不应该与学位脱钩的问题存在广泛争议。一方面,有人指出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不应普遍性地成为继续接受教育和人才选拔的必要条件。也有人认为现行的英语教育与其投入并不相称,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还有人强调判别人才应看重其实际贡献而非学历和英语水平的高低。关于是否应该将和学位挂钩的问题完全是高校的自主行为。尽管教育部曾明确表示不鼓励将与和学位证书挂钩,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高校这样做的情况。这一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寻求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关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深度解析
15、杨惠中教授表示,四、六级考试的初衷是利用每次考试的数据来分析各校、各班级的教学情况,以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但因考试的权威性,其结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在更成为了各级人事部门选拔毕业生的标准之一。这一现象让考试带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同时也展现了其社会性的一面。
16、杨惠中教授指出,考试涉及教育主权。国外各类考试机构进入中国,无非是想在中国教育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据报道,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年度考试人数多达84万人次,报名费每人超过千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的四、六级考试,仅靠微薄的经费进行维持,即使有近千万的学生参与考试,组织单位收取的费用也仅仅是寥寥几元。这背后却需要完成从命题到发布成绩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
17、目前,各高校对于四、六级考试与学位的挂钩问题各执己见。有的学校实行“假挂钩”模式,有的则采取“准挂钩”模式。北京工业自2004级新生入学开始,已将四、六级与学位脱钩。教务处长薛肃铎对此解释道:“真正的英语水平并非通过一次考试就能体现,而在于日常的阅读、写作和听力训练。”
18、“假挂钩”与“准挂钩”模式的存在,暴露出高校在对待四、六级考试的问题上态度不一。有的学校认为这只是检验学生英语水平的一种方式,而有的学校则将其视为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
19、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早在2004年就提出,四、六级考试将进行改革,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改革将更加注重听说能力的测试,以适应社会对外语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20、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等成功,社会对外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生的交流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研究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1、当前的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的公共英语培养目标以及需要掌握的单词量。现行的四、六级考试主要侧重于检验学生对单词和语法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检测不够全面。
22、北京外国语刘润清教授认为,当前的四、六级考试更多的是在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识别能力,而非真正的语言能力。这导致了很多学生成为做题高手,但实际交际能力却未得到提高。
23、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杨治中教授则提出了对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向。他主张调整教学课程,避免用应试教学代替正常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网络和多媒体等。
24、杨治中教授也预测到,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可能需要到2006年才能初步实施。尽管如此,对于广大考生和教师来说,期待一个更加科学、公正的英语能力评价体系仍然充满期待。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