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为街头文化的街舞,如今已成为中国艺术高考的正式赛道。自2015年教育部将街舞纳入高考范畴以来,Hiphop的律动、Breaking的地板动作不再只是地下文化的符号,而是万千学子叩开高等艺术学府大门的“密钥”。从专业舞蹈院校到综合类,从公办附中到民办艺校,一套围绕街舞艺考的完整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为怀抱舞蹈梦想的年轻人铺设出多元化的升学路径。
高中阶段是街舞艺考生的奠基期,学校选择呈现“公办与民办双轨并行”的特点。顶尖公办舞蹈附中如北京舞蹈附中、中国戏曲附中、广东舞蹈学校等,以严苛的专业选拔著称。这些学校依托级艺术资源,拥有系统的训练体系,但招生名额稀少,竞争激烈度堪比百里挑一。
民办艺术高中则成为灵活度更高的选择。以北京中德北艺艺术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机构,采用“普高艺术生”与“职高艺术生”双模式培养。学生可选择常规高中课程搭配早晚功训练,或采用“半天专业+半天文化课”的强化模式,兼顾学业与舞蹈技能提升。这类学校与北京舞蹈、中央民族等高校保持师资合作,毕业生不仅能参与高考,还可通过单招、特招等渠道升学。
| 顶尖舞蹈附中对比 | 学校类型 | 招生特点 | 优势 |
| 北京舞蹈附中 | 公办 | 选拔严格,名额极少 | 级资源,系统化训练 |
| 中国戏曲附中 | 公办 | 侧重传统与创新结合 | 多元艺术熏陶,深厚文化底蕴 |
| 中德北艺艺术学校 | 民办 | 双轨制培养,招生灵活 | 定制化课程,升学渠道多样化 |
街舞艺考的核心在于基本功与艺术表现力的双重验证。省级统考通常包含四大模块:
校考环节则更具院校特色。例如北京舞蹈要求技术技巧复合展示(如旋转接空翻),而西安艺师艺术教育等机构增设编舞能力测试,考核学生对音乐解构、空间调度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校如重庆明确舞蹈表演专业“不招收街舞方向”,报考时需仔细甄别招生简章中的舞种限制。
2025年艺术类招生政策呈现两大趋势:
文化课门槛持续提升。如重庆要求舞蹈类考生高考成绩需达艺术类本科线,设计学类、绘画专业需达到普通本科线的80%。这一变化倒逼考生平衡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中德北艺等校推出的“早晚功+日间文化课”模式正是应对此需求的产物。
校考规模收缩但特色强化。30所保留校考资格的院校(如北舞、上戏)考试时间集中于2025年1-3月,初试多采用线上提交视频,复试则为现场实战。杭州第七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等高中“音乐舞蹈特色班”则开辟新赛道——通过术科测试的考生可视为自动填报志愿,实现高中与街舞培养的衔接。
长期系统性训练是根基。从软开度、肌肉力量到舞感培养,需至少2-3年持续投入。西安艺师艺术教育的课程表揭示训练逻辑:上午基本功强化(体能、软开度),下午舞种技巧(Breaking、Locking等),晚间即兴与编舞创作。
考试细节决定成败:
街舞纳入艺考体系,不仅是舞蹈教育多元化的里程碑,更是青年亚文化融入主流的生动缩影。随着更多院校开设街舞方向(如山东英才、四川传媒),以及CASTER等专业厂牌与高校共建课程,这条路径正日益拓宽。然而挑战犹存:文化课压力、部分高校的舞种限制、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仍需政策与教育的协同突破。
未来,街舞教育或可借鉴体育舞蹈的“队”模式,建立青少年街舞人才库;院校亦可增设街舞编导、街舞教育等专业方向,让舞步不止于考场,更迈向职业的舞台。当Breaking成为2024巴黎奥运会正式项目,这些在艺考中磨砺的舞者,或许将在世界赛场续写中国街舞的荣光。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