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阜南县,英语教育正经历一场静默变革。随着新课标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提升,一种聚焦“说课能力”的培训模式应运而生——阜南说课英语培训班以精准定位教师需求、融合理论实践双路径,成为区域教育创新的缩影。它不仅回应了“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挑战,更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为教师搭建从课堂实操到科研反思的成长阶梯。
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创新形式,被定义为“教师在精心备课基础上,向同行阐述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的互动过程”。在阜南实践中,其价值被深化为三重维度:
与传统备课相比,阜南强调说课的“动态协作性”:教师需在小组答辩中接受同行质疑,如“为何选用思维导图而非时间轴梳理文本?”此类互动倒逼教师审视设计盲区,形成“研训一体”生态。
阜南培训班构建“三维六模块”课程框架,呼应教师专业发展全周期:
知识-技能螺旋进阶
基础理论层:涵盖说课要素(教材分析、学情诊断、目标设定)及英语学科特性(如交际法原则)。教材选用《英语说课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辅以新概念英语等经典案例解析。
实践应用层:独创“微格说课”工作坊,参训教师需完成“10分钟说课+5分钟答辩”。2023年焦陂镇中心学校数据显示,学员经三轮演练后,教学逻辑清晰度评分提高32%。
混合式学习设计
技术赋能:利用“双师课堂”直播省级名师说课(如合肥青少版新概念课程案例),结合本地教师实境演练。线上平台提供说课视频标注工具,支持教师回看时标记问题点(如肢体语言僵硬、理论依据缺失)。
评价革新:引入“三维量规”——专家侧重目标适切性(30%),同行聚焦活动可行性(40%),学生反馈参与度(30%)。多维数据助力教师精准定位薄弱项。
阜南模式的核心在于“在地化”问题解决:
真实情境任务驱动
针对乡村校大班额差异,培训班设置专项课题:“如何设计分层任务实现60人班级的差异化指导?”城南中学赵珍珍的解决方案——依托“Jigsaw拼图法”分组实现文本解构,其案例获阜阳市教学设计二等奖。此类课题直击区域痛点,使培训成果可迁移至真实课堂。
教研共同体构建
纵向引领:省级专家(如阜阳市教研员方小闵)定期开展“新课标解读”工作坊,强调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可测指标。
横向协作:建立“说课研究小组”,如2023年玉泉中学与阜南一中联合开发《初中英语读后续写说课指南》,提出“情节合理度-语言协同度”双维评价法,被纳入县级教研资源库。
阜南说课培训正催生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乘数效应”:
教师能力认证体系
通过说课考核的教师获颁“县级英语教学能手”认证,在职称评审中加分。2024年数据显示,持证教师所带班级英语均分高于县域平均8.3分,且学生课堂互动频次提升2.5倍。
乡村教育帮扶路径
培训班延伸出“送教下乡”项目:认证教师组建团队,赴乡镇校开展“说课+示范课”双模块培训。例如,柴集镇中心校通过模仿玉泉中学“听说课五步法”,学生听力答题正确率提高22%。这种“培训-认证-辐射”闭环,成为破解乡村教研资源匮乏的有效路径。
阜南说课英语培训班的探索证明:教师专业发展需根植于课堂真实问题,以理论实践融合为桨,以协作创新为帆。其成功关键在于三方面:
1. 精准定位:紧扣“说课”这一教研枢纽环节,串联备课、上课、评课全流程;
2. 系统设计:从知识输入到技能输出形成闭环,结合技术工具提升培训效能;
3. 生态构建:打通“个体-校级-县域”成长通道,使教师从被动受训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
未来可深化两个方向:
智能化诊断:开发AI说课分析系统,实时捕捉教师语言流利度、理论引用准确度等数据;
跨学科融合:试点英语说课与CLIL(内容与语言整合教学)结合,如在科学主题说课中强化语言思维训练。
正如城南中学教师所言:“说课是教学技艺的‘显微镜’,更是教育智慧的‘孵化器’”。阜南经验昭示,当教师学会用专业语言诠释教学决策时,课堂变革便有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