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一、考研数学考试时长及内容概述

考研数学考试通常在8:30至11:30进行,时长为3小时。试卷内容中,高等数学占比60%,线性代数占比2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占比20%。试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解答题主要考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考研数学的学习,考生需要明确考试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除了必选的数学分析和简单的线性代数,考研数学还涵盖许多其他领域和类别,如实分析、复变函数、拓扑学、概率论等。

二、考研数学复习时间分配策略

对于考研数学的复习,时间的分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个复习计划的示例:

复习总天数:从7月1日至12月30日,共计约183天。

复习任务:高等数学(上下册)占60%,概率论占30%,线性代数占10%。还需复习英语单词及词组,以及阅读英文名著等。

具体计划:7月复习高等数学,8月前20天复习概率论,8月剩余时间复习线性代数,9月使用《2000年考研数学复习指南》。每天复习一定量的单词或词组,并随时回顾大纲单词。考虑到休息时间的使用,上述计划的完成截止日期是10月15日。

作息安排与复习建议:

1. 坚持每日复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并努力完成。

2. 专心学习,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做其他事情。

3. 集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一天背诵200个单词比一天一个的细水长流方式更有效。

4. 使用薄一点的书籍作为复习资料,避免携带过厚的书籍造成的负担。

5. 累是考研的常态,必须付出努力才能成功。

6. 避免消极情绪,如郁闷,将其转化为努力的动力。

7. 不轻信考研辅导班的宣传,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

8. 不与他人比较,按照自己的步伐复习,避免被他人的进度影响。

9. 减少上网和玩游戏的时间,专注于备考。

考研数学是与专业课并列的最重要科目,用时最长。一般总分高的学生数学分数都高,因此数学是提分的关键科目。学习数学的要点在于扎实基本概念和定理,并多动手做题。个人的数学复习大致分为六轮,包括看课本、做课后题、做《复习指南》和《数学大纲解析》、做陈文登的《题型集粹》以及做模拟题和真题等。

在考试前夕的一周,我深感时间紧迫。迅速浏览了《复习指南》,并尝试完成去年的真题。作为数学专业学生,我对数学的复习有着较高的要求。其实,在第一轮复习时,我的进度就相当迅速,这是大多数人都难以达到的。对于数学一二三及数四的内容,虽然数量有所不同,但只要努力学,完全有可能掌握。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与一些研友共同探索的复习路径。如果按照这个路径走下去,正常情况下,数学分数应该能达到140分左右。这仅供参考:

1. 从开学到暑假前,主要围绕课本、课后题以及复习指导书(如李永乐、陈文登的书)进行。可以先做完课本再去做复习指导书,也可以按章节逐一进行。此时可能会出现刚做完一章就忘记的情况,不用担心,随着复习的深入,自然会有质的提升。主要目的是掌握各知识点和大纲基本要求。

2. 暑假到开学(9月1日)期间,再次复习指导书,目的是初步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3. 从9月1日到11月初,做习题集并再次复习指导书或浏览课本。主要目的是提高计算能力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4. 11月初到考前一周,主要做模拟题和真题,并再次浏览课本。目的是与考研接轨,探寻历年出题规律,提高考研分数。

关于书籍推荐:

陈文登的《复习指南》强烈推荐,条理清晰,解题步骤明了,尤其在高数方面相当经典。

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知识点划分更为精细,应用方法更为基础,整体不错。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也值得推荐,题型多而全,一些方法比较经典。

《考研数学大纲解析》适合作为参考,上面有错误解法讲解,可以作为和指导书不同的对照。

其他如《题型精粹》和《400题》等也值得推荐,可以针对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关于考研数学的具体考试时间,2024年的考试将在12月23日至24日进行,部分科目可能时间较长或有特殊要求,这些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在12月25日。考生需以所在省份发布的考试通知为准,提前规划好复习计划,充分准备考试。

《数学考试备考指南》

在数学考试中,时间管理和细心耐心都极为关键。针对数学考试的特点,考生应采取相应策略来备考。在数学考试中,时间管理是一大重点。考试时,考生必须合理分配时间,以确保答题效率。在平时的练习中,考生应注重时间控制,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避免考试时出现时间紧张的情况影响成绩。

细心和耐心是数学考试中不可忽视的品质。考生在审题和计算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以免因粗心大意而导致错误。遇到难题时,更要保持冷静,耐心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思路。这样才能确保在考试中不会因为紧张或者浮躁情绪而犯错。

模拟考试也是考生备战的重要一环。通过模拟考试,考生可以熟悉考试形式和流程,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模拟考试还能帮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备考策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视模拟考试的作用。只有真正通过模拟考试的实践检验,才能更好地为正式考试做好准备。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2172630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