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鼓楼区怡山路的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一所以“黄金时代”为名的传媒艺考培训基地正悄然改变着福建艺术教育的生态。这里不仅是表演、编导、播音主持等专业学子的集训营,更是连接在地文化资源与高等艺术学府的桥梁。依托鼓楼区深厚的教育底蕴和福州城的人文氛围,该校以“个性化教学+行业资源整合”为核心,为怀揣传媒梦想的青少年开辟了一条兼具专业性与竞争力的升学路径。
聚焦传媒细分领域
黄金时代传媒中心深耕影视表演、编导、摄影、播音主持等传媒类艺考赛道,与传统的音乐、美术培训形成差异化竞争。其课程体系紧扣福建省艺术统考及名校校考要求,例如表演专业涵盖“基础元素训练-命题表演-小品创作”的阶梯式培养,声乐课程融合视唱练耳与情感表达训练,形成“专业技能+应试技巧”的双轨教学模型。
小班化精英培养
区别于大班授课模式,该校坚持6-12人的小班制教学,确保教师能精准关注每位学生的专业短板。教师团队多来自专业艺术院校,部分教师具备省级以上赛事评审经验,教学中引入“导师制”,通过阶段性测评和个性化教案调整,实现“因材施教”的承诺。例如在台词训练中,针对福建方言区学生的平翘舌问题设计专项纠音方案,显著提升语言类考试通过率。
模块化课程设计
学校构建了“基础-强化-实战”三级课程架构:
在地文化资源联动
鼓楼区作为福州文化核心区,为学校提供独特资源优势:
1. 高校协同:毗邻福州,共享图书馆、实验剧场等设施,定期邀请高校教授开展大师课。2024年与福州人文合作开设“纪录片工作坊”,学生作品获省级青年影像展三等奖。
2. 社会赋能:对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电视台等媒体,提供实习岗位。2025年联合鼓楼区教育局举办“传媒艺术进校园”活动,覆盖辖区12所中学。
艺考新政下的精准导航
2025年福建省艺术高考改革实行“文化+专业=5:5”的录取规则,文化课比重显著提升。该校针对性推出“文化课托底计划”,与鼓楼重点中学合作开发艺考文化课教材,近三年学生本科上线率达92%,其中78%进入中国传媒、北京电影等专业院校。
自主招生通道拓展
依托福州市特色创新班自主招生政策,学校为有特长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
2024年该校7名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优质普高特色班,免中考竞争压力。
填补区域美育空白
作为福州鼓楼区少有的专业传媒艺考机构,该校缓解了本地学生赴京沪集训的经济负担。数据显示,2024年该校生源中83%来自福建省内,较2019年上升40%。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如“乡村振兴主题短视频创作”),推动传媒艺术下沉至县域中学。
引领职普融合趋势
在福州市教育局“职普融通”政策引导下,学校探索与高职院校的课程衔接:
人文空间赋能美育
学校毗邻福州城“大梦书屋”——福建省高校实体书店示范点,定期举办电影沙龙、剧本朗读会。学生可免费参与“闽派戏剧”“福州方言保护”等主题文化活动,强化在地文化认同感。
科技赋能艺术实践
引入VR虚拟摄制棚、AI台词训练系统等设备,解决传统教学中场景模拟难题。2025年与福州财政金融职专合作开发“虚拟主播实训平台”,学生可模拟电视台考核环境,技术应用获市教育局“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提名。
福州鼓楼艺考传媒学校以“专业化、在地化、融合化”重塑了区域艺术教育生态,但其发展仍面临挑战:一是师资流动性较高,需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二是县域分校覆盖率不足,可借鉴明溪县“总校制科技课程下乡”模式,通过双师课堂辐射资源。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艺术+科技”课程开发,如结合AI内容生成技术开设“短视频智能创作”课程,并深化与台湾艺术的闽台合作项目,打造海峡两岸青年传媒实践基地。
正如该校教学楼墙上的标语——“让每个才华都有出口”,这座矗立于鼓楼创新腹地的艺考殿堂,正以务实与创新,为福建学子打开通往艺术星海的航道。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