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艺术教育版图中,壹夫传媒艺考培训学校自2008年创立以来,始终以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成为西北地区传媒艺术类考生的核心培育基地。经西安市莲湖区教育局审批成立,并作为艺考联盟核心成员,该校与中央戏剧等顶尖院校保持深度合作,为怀揣艺术梦想的学子架起通往专业殿堂的桥梁。通过十五年深耕,壹夫传媒已形成“双核驱动、多元赋能”的教育生态,在艺考改革的浪潮中持续引领创新。
未央主校区:城市枢纽中的教学基地
坐落于西安市未央区北二环中段369号,该校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教学核心区。周边覆盖玄武路中段、公交六公司东区等交通枢纽,密集的公交网络(164路、36路、293路等)确保学生通勤便利。校区配备标准化演播厅、形体训练室及剪辑实验室,满足播音主持、影视表演、编导等专业实操需求。其设施设计参照行业一线标准,例如虚拟演播系统与多机位拍摄实训平台,使学生提前适应媒体工作场景。
曲江校区:文化腹地的创作孵化器
雁塔区天坛路1号校区则嵌入西安文化核心区,毗邻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等文化地标。这一区位使学生浸润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常态化开展“场馆教学”——在大唐西市文化景区进行历史剧创作,在曲江池遗址公园实践外景拍摄,实现“课堂与现场无缝衔接”。校区还与周边影视公司建立实习合作,如曲江影视集团项目制实训,使学生作品直接对接市场检验。
专业课程:对标院校需求的模块化教学
壹夫传媒构建“基础+专项+冲刺”进阶体系,覆盖传媒艺考全链条。以播音专业为例,基础阶段强化语音发声与即兴表达,引入中国传媒口语传播研究所的测评体系;专项阶段细分新闻播报、综艺主持、配音等方向,由省级电台主播驻校指导;冲刺阶段则通过模拟校考、真题解析提升应试力。课程设计紧密对接中央戏剧、北京电影等校考标准,近三年校考合格率稳定在82%以上。
文化赋能:艺术素养的深层培育
区别于纯技能培训,该校设立人文通识课程群,涵盖中国戏曲史、西方现代艺术思潮、非遗文化实践等模块。例如在“陕西皮影戏工作坊”中,学生参与剧本改编与操纵表演,将传统文化基因融入当代创作。这种培养模式呼应教育部《艺术课程改革意见》中“以文化人”的理念,使学生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底蕴,在艺考面试与创作环节展现独特视角。
双师型团队构建教学护城河
学校师资呈现“三元结构”:30%来自陕西师范、西安外国语等高校专业教师,提供理论支撑;40%为一线媒体从业者,如西部电影集团剪辑师、西安电视台新闻主播;30%为名校毕业的教研专家,负责课程研发。这种配置确保教学既具学术高度,又贴近行业前沿。定期举办的“艺考教学研讨会”邀请北京电影教授开展大师课,如2023年表演工作坊引入斯坦尼体系情境训练法,显著提升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成果导向的升学跟踪体系
通过“一生一策”档案管理,学校建立动态升学数据库。2022-2023年数据显示:编导专业学生联考过线率96.7%,其中38%进入艺术院校;播音专业获中传、浙传合格证人次同比增长20%。典型案例包括2023届学生李某某,凭借在校期间创作的纪录片《长安手作》获北京电影导演专业第5名,作品选题直接源于校非遗工作坊的田野调查。
社区美育的在地化实践
作为文化共建单位,学校发起“光影社区计划”——在未央区贞观路街道设立公益放映站,由学生策划主题影展并主持映后谈。2024年“关中民俗纪录片季”吸引超3000人次参与,实现艺术教育反哺公共文化。该项目获西安市教育局“校企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认证,彰显学校突破围墙教育的创新意识。
区域艺考标准的推动者
作为艺考联盟西北分中心,壹夫传媒牵头制定《传媒类艺考实训课程标准》,其核心指标被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采纳。在2023年“新艺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发布《综合素质评价白皮书》,提出“专业能力×文化素养×创作潜能”三维评价模型,为破除“唯技巧论”提供解决方案。相关建议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专题研讨,彰显行业影响力。
壹夫传媒艺考培训学校的十五年发展,映射出中国艺术教育从技能培训向人格培育、文化传承的范式转型。其双校区布局不仅拓展物理空间,更构建起“专业教学—文化浸润—社会实践”的教育生态圈;而课程与师资的创新,则推动艺考教育从应试工具向素养养成系统进化。未来,随着“AI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跨媒介叙事能力培养”等新命题涌现,学校需进一步探索人文与科技的融合路径。正如中央戏剧教授在合作研讨会上所言:“真正的艺术教育,是让技巧生长在文化的根系上。”壹夫传媒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