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在历史的长河中,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早已激烈。回溯至民国时期,那时的公务员考试同样充满了挑战。

在2014年国考笔试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不禁想起那些年代久远的往事。那时,有152万考生为争夺1.9万个岗位而奋斗,录取率仅1.3%。你知道吗?在1931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就已经达到了白热化。

最近出版的《汪伪国民旧址史话》为我们揭开了民国时期公务员考试的面纱。书中详细介绍了南京国民考试院的由来以及其举办的第一届轰动一时的公务员考试。这场考试吸引了近三千人报名,但最终仅录取了一百人,淘汰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由于当时经费紧张,考试只能“借”用其他场地进行。整个考试院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分别设有考场。在1931年的那次考试中,由于没有专门的考场,第一次“国考”在原中央和南京中学进行。

考生们进入考场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建于1933年的明志楼,这里是公务员考试的考场。大楼中间分为东西两个考场,考生们需在此进行长时间的考试。

与现代国考一样,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竞争。考生们不仅要面对心理上的挑战,还要在身体上经受考验。当年的考试从清晨四时开始,考生们需早早起床前往考场,每天两场考试,连续七天每天都要在考场上坐六个小时。

考试内容同样复杂,包括中国、法律、金融等众多科目,还需要进行演讲。当时的标考委员会成员负责命题和阅卷,他们都是当时的知名学者,名单严格保密。

值得注意的是,那次考试中并没有女性通过。虽然当时有二十名女性候选人参加考试,但最终都没有人能够通过。后来考试院分析,可能是因为女性考生在竞争勇气、临场冷静以及多科应付等方面不如男性考生。

从明年开始,南京市委市大院将对外开放。这里的前身是原国民考试院。1928年,国民设立了五个机构,其中包括考试院,戴被任命为院长。他带领考试院筹备人员选址,最终选定了风景秀丽的鸡笼山一带作为考试院的地址。

二、重温民国“公务员”考试:凌晨四时的考试起点

在每年的国考季节,我们都会回想起那个时代的“公务员”考试。下周日,2014年度国考笔试将再次举行,的考生们将展开激烈的角逐。你知道吗?早在民国时期,“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就已经十分激烈了。

《汪伪国民旧址史话》一书中详细记录了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情况。那时,有近三千人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最终只有一百人被录取,淘汰率极高。而且,当时的考生们需要在凌晨四时就进入考场,考试的艰辛程度可见一斑。

由于经费紧张,当时的考场都是“借”用的。整个考试院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有大门分别通向东西两个方向。东大门是现在的市政协大门,西大门则是现在的市委市大门。

进入考场后,最显眼的是明志楼,这里是当时的公务员考试考场。楼中部原为两个考场,东西各有一个。考生们需在此进行长时间的笔试和面试。

1931年的那次“国考”因为经费问题没有专门的考场,只能在原中央和南京中学进行。与现代国考相似的是,当年的考试同样有警卫员在门口站岗放行。

虽然当时的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且困难重重但仍然吸引了大量考生参加尤其是毕业生他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参加了这场激烈的角逐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公务员为社会做出贡献三、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民国“公仆”之路纪实

在那段已经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有一个词汇与当今热门的公务员颇为相似那就是“公务员”。而那时的“公仆”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挑战与竞争的岁月里才得以脱颖而出的人方能成为真正的“公仆”。

《汪伪国民旧址史话》为我们揭开了那个时代的“公仆”之路的序幕书中记载了南京国民首次举办的轰动一时的公务员考试这场考试吸引了各地的优秀人才前来竞逐。当时有近三千人报名但最终只有百余人得以录用这种竞争之激烈令人唏嘘不已。

而当年的考试并不是轻松之事在清晨四时便开始一场激烈的竞争激烈的较量已经展开各科目一一展示其专业程度不仅是笔试还要经历口头什么样的群体可以报考民国时期公务员考试呢?根据考试院的规定,“毕业,均可应考”,这意味着在公私立、独立、专科学校毕业的持有的生都有资格参加考试。当年的报考流程比现在复杂得多,需要经过报名、体检、资格审查等多个环节。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通常只在一日内完成,这使得许多考生觉得国考是一次极大的考验。相较之下,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更像是一场持久战,考生们不仅要比拼脑力,还要考验体力。

据了解,当年的考试从七月中旬一直持续到七月底,每天早上四点考生们就要集合等待点名入场,迟到将无法参加考试。六点是考试开始的时间,每门考试持续三个小时,一天考两门,考生们在考场内要坐上六个小时,这样的强度持续七天。

考试的内容包罗万象,既包括国文、法律、财政学等普通行政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还包括外交官领事官的专业科目测试如英语或法语。除了笔试,还有口试环节,考生需要完成一到两次专题演说,以测试其口才、态度以及担任管理和领导工作的才能和经验。

考试院的出题人在考前需要封闭出题,无论是国考还是江苏省考,这一规则都严格实施。出题人被“锁”在屋子里两个月,与外界隔绝,专心拟订试题。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厨师和工作人员也需要与外界隔离,任何公私函电都被禁止投递。

由于考试命题内容偏难和评分标准偏高,最终通过笔试的人数并不多。当时的南京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不得不向国民申请给考生普遍加分,最终才勉强录取足额的人数。这些录取者中,有工作经验的占到了40%,平均年龄在27至28岁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合格者中没有一名女性。

实际上,当时有20名女考生参加了考试,但最终都没有人坚持到最后。考试院分析认为,可能是因为女考生在竞争的勇气、临场的镇定和多门学科的普遍应付上比男性稍逊一筹。

至于考试地点,原国民的考试院位于现在的南京市委市大院,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的“明志楼”,也是当时“国考”的考场。

谈到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它基于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而建立。高中毕业生在当时含金量很高,可以通过普通考试成为委任职公务员。而报考公务员的考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填写简历、报考种类等项目,甚至需要透露祖上三代的姓名。不符合条件的人如被剥夺公权、亏空公款、因其他案件受处罚以及吸食毒品的人不得报考。

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大多数是社会精英,能够从农民家庭出身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极少。农民出身官员大多是从军队中成长最终成为军队的公职人员。而关于民国时期公职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公职制度中的腐败问题等因素将在后续文章中深入探讨。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849232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