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一、清朝进士考试时间表,包括恩科、加科的。

清朝会试共举行112科(正科84、加科2、恩科26)。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取状元114名。

二、部分进士的生平简介。

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省东昌府聊城人,1646年顺治三年进士。

吕宫(1603年-1664年),江南省常州府武进县人,1647年顺治四年进士,加科。

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广省黄州府黄冈县人,1649年顺治六年进士。

麻勒吉(1689年),正黄旗满洲人,满榜,1652年顺治九年进士。

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南省常州府无锡县人,汉榜,1652年顺治九年进士。

图尔宸(正白旗满洲人,满榜),1655年顺治十二年进士。

史大成(1621年-1682年),浙江省宁波府鄞县人,汉榜,1655年顺治十二年进士。

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南省苏州府常熟县人,1658年顺治十五年进士。

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南省苏州府昆山县人,加科,1659年顺治十六年进士。

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南省镇江府溧阳县人,1661年顺治十八年进士。

严我斯(1629年-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人),1664年康熙三年进士。

缪彤(1627年-1697年),江南省苏州府吴县人,1667年康熙六年进士。

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省湖州府德清县人,1670年康熙九年进士。

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1673年康熙十二年进士。

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1676年康熙十五年进士。

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人,1679年康熙十八年进士。

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省湖州府德清县人,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进士。

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进士。

沈廷文(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人),1888年康熙二十七年进士。

戴有祺(江苏省松江府金山卫人),原取吴昺,因康熙帝爱戴有祺书法而取戴为第一,1691年康熙三十年进士。

胡任舆(江苏省江宁府上元县人),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进士。

李蟠(江苏省徐州直隶州人),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进士。

汪绎(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人),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进士。

王式丹(江苏省扬州府宝应县人),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进士。

王云锦(江苏省常州府无锡县人),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赵熊诏(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王世琛(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进士。

王敬铭(江苏省苏州府嘉定县人,恩科),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进士。

徐陶璋(江苏省苏州府昆山县人),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进士。

汪应铨(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人),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进士。

这些才子跨越了不同的时代,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光辉事迹。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

乾隆四十九年茹棻,生于浙江绍兴会稽县,生于公元1755年,逝于公元1821年。乾隆五十二年史致光,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逝于公元1828年。这两位才子都曾在乾隆年间活跃过。他们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人物。

张謇,是晚清时期的才子之一。出生于江苏通州直隶州的他于公元1894年获得了状元荣誉。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还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立场。他对和人民的担忧在考试中得以展现,使得他在成为状元之后得以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同样备受尊重的还有胡长龄和潘世恩等才子。他们分别在乾隆五十四年和嘉庆元年活跃过,都因其卓越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人们的赞誉。

王以衔和刘文楷两位才子分别在乾隆六十年和嘉庆元年出生,他们的生平信息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灵魂。在他们生活的年代,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思想,为人们展现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文化观念。他们的才华和成就不仅在当时得到了人们的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吴廷琛和彭浚等才子同样以他们的才华和成就为人们所熟知。他们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还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生平信息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自科举制度建立以来,各朝各代的春季考核大多集中在春季进行,但具体时间并未固定。宋朝以后,科举考试定为每三年一次,秋季则进行州县考试。次年的春天,礼部会开考,也就是京中的考试。

说到“秀才”,这个称呼在元明时期才开始用来指代书生和读书人。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级别。乡试是地方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考期在秋季八月,因此也被称为秋闱。考试的地点设在南、北京府和布政使司驻地。成功通过乡试的被称为举人,俗称孝廉,而第一名则被称为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性的考试,又称礼闱。它在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的举人们聚集在京师进行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因此也被称为春闱。会试分为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进行。由于会试是较高级别的考试,因此同考官的人数是乡试的两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职都由高级官员担任。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最初的时间是三月初一,但后来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贡士参加殿试,皇帝亲自安排名次。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的第一名被称为传胪。

三、乾隆五十四年的科举考试情况

乾隆五十五年正值乾隆皇帝八寿,因此原本应在五十五年举行的正科改在五十四年,而五十五年则举行了恩科。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己酉科,录取人数较少,仅有98人。一甲的三名分别是:状元胡长龄、榜眼汪廷珍、探花刘凤诰。二甲录取了三十三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军机大臣阿桂的孙子那彦成。三甲录取了六十二人,其中包含了刘墉(刘罗锅)的儿子刘镮之,以及纪晓岚的大女婿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

这次的科举考试不仅是对学子们的一次考验,也是历史的一次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状况。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883663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