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度考核综合评分,是老师评职称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即使其他所有条件都达标,但由于年度考核综合排名靠后,也是没有希望的。如何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绩呢?
2、对学生的管理要严格,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3、老师在授课时,要精心准备,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课,比如班班通、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公开课等级证书,是评高级职称必备的条件之一,老师要尽量参加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比赛,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争取。公开课等级是指县级以上公开课荣获二等奖以上的等次。
5、说到课题,是老师很头痛的一件事,很多老师不会参与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选题?确定好题目后又不知道如何去研究?最近几年,我已经结题的课题有三个,分别获得市级普教课题一、二、三等奖。老师可以组成课题研究团队,针对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题目可以问教研室,或者本校的教导处。
6、关于论文的撰写,就是把我们所教学科当中的经验和总结,提炼成教育教学理论,向各级教育类刊物投稿、发表。很多老师都发表过论文,不详述。
7、目前针对农村学校的普通话等级,也有明确要求,各个地方要求不一样,应根据当地的评职称条件,达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要求。
8、五、计算机等级证(计算机能力培训)
9、农村学校老师需要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对计算机等级一般不做要求,达到初级水平即可。但在城里学校,对计算机等级要求较高,应按照文件上的要求,达到相应等级。
10、很多老师关心的是高级职称名额,都希望自己能够到年限就评上高级职称,往往对自己是否满足这些条件并不清楚。一旦自己在高级职称名额范围内,由于个别条件不达标,导致错失良机,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11、也看到一部分网友说,要和校长搞好关系,要给校长送礼等,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评定高级职称的条件都摆在那儿的,校长不可能为某位老师评职称弄虚作假。而且高级职称的名额不是掌握在学校校长手里,而是人事局统一核编,确定各个学校的高级职称名额,校长没有权利对名额进行再分配。
二、2022福州一级教师职称评审时间
1、4月10日(星期六)、4月11日(星期日)。
2、(一)业务考核时间20分钟。电教人员业务考核内容为专业问题叙述(10分钟)、教学答辩(5分钟)、信息技术能力演示(5分钟);其他参评人员业务考核内容为片断教学(10分钟)、教材解读与设计说明(5分钟)、信息技术能力演示(5分钟)。
3、(二)业务考核满分100分。电教人员专业问题叙述70分、教学答辩20分、信息技术能力演示10分;其他参评人员片断教学50分、教材解读与设计说明40分、信息技术能力演示10分。
4、(三)乡村学校、特教学校教师合格成绩为60分,城镇教师、教研人员合格成绩为70分。不具备晋升中级(一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考试有效合格证的人员还须增加教育教学知识口头测试,测试时间5分钟,满分100分,合格成绩60分。
5、(四)参考人员可以选择“希沃白板”、“鸿合白板”或者“101教育PPT”其中一款软件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演示考核操作。
三、广东教师职称评审新标准2022
2023年度全省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材料时间,原则上为2023年1月至3月,2023年6月底前完成评审。高校和自主评审单位的职称评审工作按照经备案的时间安排推进。
(一)对于2021年度及此后评审取得职称的人员,评审高一级职称时,职称资历年限和有效材料时段的起算时间为本级职称评审年度的下一自然年1月1日,截止时间为高一级职称评审年度的12月31日。
(二)对于2020年度及以前年度评审取得职称的人员,评审高一级职称时,职称资历年限的起算时间为本级职称评审年度的1月1日,截止时间为高一级职称评审年度的12月31日;有效材料时段的起算时间为本级职称评审年度的9月1日,截止时间为高一级职称评审年度的12月31日。
一、公示结束后的处理
公示期结束后,由单位人事(职称)管理部门在相关表格上加具意见并加盖公章,作为申报材料一并提交。这些表格包括《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评前公示情况表》和《级职称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
二、主管部门的复核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需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查,确立明确的审查责任人,并落实审核责任。对于提供虚假材料的个人,应列入失信档案,作为今后申报、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评审委员会的受理审核
职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需认真受理审核申报材料。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和程序、超出受理范围或违反评审程序的申报材料,应及时退回并按原渠道通知申报人。如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未按规定时间、程序报送材料等。
四、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公示
职称评审委员会应按照和省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评审工作。评审应坚持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对申报人的品德、业绩、能力进行客观综合评价。评审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五、职称评审的结果报送和电子证书制作
职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应在公示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人社部门报送评审结果。高校和自主评审单位的职称评审结果需经单位自主审核确认,并报送对应人社部门备案。评审取得职称的人员,将通过信息系统制作电子职称证书,专业技术人员可自行下载打印。
六、责任制度和监管
职称申报、推荐、评审等环节需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签名,谁负责”的管理责任制。人社部门需加强对评审全过程的监管,实行多种方式的巡查和倒查。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需公开政策、标准、程序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七、助力就业和人才服务
人社部门需完善职称申报点体系,畅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高校需完善就业指导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将相关业绩纳入高校教师评价指标。各地需根据相关通知,组织实施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八、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体系构建
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港澳台专业人才,可按自愿原则申报我省所有系列(专业)的职称。对于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省相关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需认真组织实施。
九、疫情防控和职称评审的统筹安排
各级人社部门和职称评审委员会需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职称评审方案,并实施“不见面”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培训和远程网络答辩等方式进行。
十、职称评价信息化建设推进
根据工作安排的部署,省人社厅决定全面升级和改造全省的职称管理平台。各地市和各行业如果有相应的条件,可以积极结合本地、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加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与支持,研发适用于本地、本行业的职称评审系统。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职称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特殊需求。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