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解析了2014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的答案及解析。接下来我们分点解析一下各个题目。
一、选择题
读下列天气预报简图,回答第1-2题。
第1题,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算,该日的昼长接近谷雨节气的昼长,因此最接近的节气是谷雨。选项A、C、D的节气与该日昼长不符,因此排除。
第2题,当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而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因此容易出现沙尘漫天的天气现象。选项A、B、C的天气现象与该时期不符,因此排除。
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第3-4题。
第3题,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应该是降水量在400mm左右的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地带。选项P、Q、M的降水量与农牧结合的要求不符,因此排除。
第4题,N地降水量较多,不会产生荒漠化现象。而P地应为热带沙漠气候,不应植树造林;Q地容易产生洪涝灾害;M地大水漫灌会加重盐碱化问题。因此选项A、B、C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
马斯达尔位于西亚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郊外,是一座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城市。根据马斯达尔的气候资料回答第5-6题。
第5题,目前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获取电力方式是燃烧垃圾发电,燃烧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其他选项中均可以实现零排放。
第6题,根据马斯达尔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全年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选项A、B、D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
下图为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水循环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完成第7-8题。
B地邻近农耕区域,乳肉蛋食品丰富。C地靠近旅游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地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较小,日照充足。解析:第13题,d处地价较低,平原面积广阔且距离城市近,交通便利,适合建立蔬菜花卉基地。第14题,根据地租水平曲线,可以看出两者均为住宅区,但C和D地的住宅区因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而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我国多地形成了多个优势农产品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针对图示问题回答15-16题。
15. A地位于河谷地区,气温高,可种植喜湿凉蔬菜,与B地一同成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选项A正确。B地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D地冬季水热充足,利于蔬菜生长均为干扰项。因此答案为A。
一、过去四十年来,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显著减少,雪线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分析祁连山冰雪融水减少对丙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设施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利用人工设施在可控环境下进行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和高产量的农业生产。图中丁地区正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将形成包括大棚蔬菜、食用菌、花卉和温室育苗等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大流通格局。这一地区设施农业基地的建设得益于哪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宁东至山东的±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于2011年2月28日正式投运,该工程对两地有何重要意义?
二、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概述。高二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一年,除了将高一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高二的学习上,还需要逐步吸收和掌握高二的知识和技能,为高三的复习打好基础。以下是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的概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等。太阳活动的类型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等。
新疆地域辽阔,但因水土资源丰富而水土流失相对较少。其主要自然原因是因为地理位置深入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较少。相比之下,山西虽然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问题相对严重。这主要是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稀少,以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等因素导致的。
谈及我国荒漠化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发现这些区域通常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因此气候干旱,日照强烈,温差大,风力强劲。在地理形态上,这些区域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和戈壁广泛分布。西北地区的城市则呈现出环状分布的特点,位于盆地四周的绿洲上。
沙尘暴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沙漠和戈壁广泛分布。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少于200毫米),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在人文环境方面,这些区域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集中,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再来说说数字地球,这是高二地理期末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数字地球是将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照地理坐标整理,构建一个全球信息模型。这样,人们可以快速、形象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实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梦想。简单来说,数字地球是用数字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以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网络上的流通,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以及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
要实现数字地球,需要诸多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持,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等。
数字地球所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例如信息高速公路和高速网络技术,如今数字地球所需的数据已经无法仅通过单一数据库来存储,需要成千上万的不同组织来维护。参与数字地球的服务器需要通过高速网络来连接。随着Internet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远程通信载体已经尝试使用10G/S的网络,未来会有更加优秀的宽带高速网供人们使用。
遥感卫星影像的分辨率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已经有了飞速的提高。空间信息是指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据统计,世界上的事情有80%与空间分布有关。为了满足数字地球的要求,需要实现影像数据库、矢量图形库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的三库一体化管理。可视化是实现数字地球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没有可视化技术,计算机中的数字是无任何意义的。数字地球的另一个显著技术特点是虚拟现实技术。用户戴上显示头盔后可以看到地球从太空中出现的效果。通过高速计算机和高性能计算能力的发展和应用,我们能更好地模拟和观察地球上的各种事件和过程。“智能农业”、“精细农业”等农业技术系统也将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起来应用。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繁多而复杂总结概括出来如下:涵盖了自然环境知识人类活动的地理学特点城市化建设社会经济现状科技发展前沿以及对数字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探索等等总的来说做好充足的复习掌握相关知识点将更好地助力学生们应对期末考试获取好成绩
关于日本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信息
1. 日本的主要经济构成、分布状况、文化特色、投资目标、农业特点、资源及渔业状况,皆为其发展的重要支柱。
2. 日本经济存在脆弱性,工业多分布在沿海地带,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背后的考量值得关注。
3. 关于其地理位置、气候分布,马六甲海峡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均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 日本的主粮作物及其特有的内陆国特点,河流的径流量以及最多的河流等信息,均是了解日本农业与地理的重要数据。
5. 日本的人口密集度、主要城市的分布以及其作为火山最多的的特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日本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
6. 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降水形式以及其最大的平原,对于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与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7. 日本的面积大小、人口数量、耕地面积以及主要粮食的分布情况,以及其推动的绿色革命,都对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8. 各个主要地形的特点、气候类型以及最重要的河流,构成了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
9. 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状况,主要矿产的分布以及充足降水的地方及其原因,都反映了日本工业化的历程与挑战。
10. 日本的商科技工业的地位显著,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和加尔各达四个城市的工业与农业特点,也是了解印度的重要窗口。
以下是对欧洲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信息:
11. 欧洲的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资源储备以及主要气候特征等,共同构成了亚欧分界线的背景。
12. 欧洲的矿产资源状况、工业的分布以及发达的交通网络,铁路的分布以及客运货运的主要运输部门,都是了解欧洲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键。
13. 欧洲最大的城市、第二大城市以及重要的海港,都是欧洲城市发展的重要代表。
14. 某国的地理位置、交通要道以及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15. 该国的石油运输航线、主要分布以及运输的目的地,反映了其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角色。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