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学习成绩的问题,大家或许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成绩差或好,处于正态分布的边缘,这些现象与我无关。”对于那些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努力却难以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我深感关切。他们往往是初期努力红利消耗后,上升通道出现瓶颈的那群人。在此,我想给还未进入高三的同学们一些建议。
一、明确学习阶段与策略的重要性
在高中学习的旅途中,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晰自己应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踏上征程。每个人的学习路径都有其独特性,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初期,我们要重视学习内容的确定;之后,则是探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两者在高中学习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之间呈现一种渐进式的重要性演变,随学生阶段和目标的实现而有所不同。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初期的努力相较于方法而言更为重要。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将变得愈发关键。在高中紧张的备考氛围中,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已十分努力,但成效却并不显著。这其中,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高效学习、如何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想要深入探讨的核心问题。
二、尽早识别并强化个人优势学科
针对高一高二的同学们,我有两大建议:一是尽早消耗完初期的努力红利;二是关注并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识别并强化个人优势学科尤为关键。同学们需要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找出最擅长的科目,集中精力彻底掌握,逐步建立王牌学科。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中。通过渐次强化王牌科目,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体系结构,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王牌科目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持续投入。越早进行越好。同时强调稳定建立王牌科目后,再进行下一轮的科目强化。在日常学习中,不要盲目追求平均用力,而应有所偏重、集中用力。
三、注重方法的探索与优化
在学习之路上,老师无疑是最具机动性和高效的学习资源。善于提问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快地进步。如果能将“老师——学生”这种学习模式推向极致,拥有随时解答疑惑的贴身老师,则学习效果更佳。我国古代便有先例,如皇帝小时候的学习资源便是如此。军师诸葛亮对刘备的作用,也是贴身老师的典范。虽然普通人无法拥有这样的学习资源,但我们仍可通过其他方式追求高效学习。
排序来看,拥有贴身老师无疑是最佳选择(比如父亲刚好是物理老师)。参加培训班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许多学霸都有上培训班的经历,遇到好老师会有显著的效果。多提问也是进步的方式,那些勇于提问的孩子往往能够成长。
我的建议是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并抓住多问的机会。平时去问老师问题,问多了会不好意思吗?其实,每个人问老师一到两个问题,在老师讲题时记住解题要点,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方式。
和小伙伴们交流疑难,不仅能够解决疑惑,还能加深你对知识的印象和融汇贯通的能力。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更容易形成学习小团体。
在自习课上,学生问老师问题可能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有没有可能,你不懂的题目其他同学也可能不懂,你问了之后,另一个同学又问了相同的问题。如果这两个同学事先交流一下,共同找出难题,每个人负责问老师一个,然后再相互讲解透彻,这样既不会让老师感到被问烦,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连问问题都可以有策略地进行。
接下来,我们重点谈谈参考书。很少有人将参考书的重要性提升到高考指导的战略层次,其使用方法也不得当。但实际上,参考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
对于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我曾强调教材的重要性,这主要适用于或自学领域。但在高中阶段,面对指定的教材,这一结论可能略显勉强。但我们必须强调学习工具的重要性,这次是指参考书:参考书至关重要。
选择参考书时,应挑选那些答案详细并带有解题过程的书籍。建议对应科目购买2-3本参考书,这样的数量既不会让你感到压力太大,也能确保你有足够的资源参考。
关于参考书的用法,关键在于“参考”的频率。一定要记住,参考书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参考。很多人买来参考书后只做一部分就放下了,这是资源的浪费。还有人把参考书当做练习册来做,这不仅使学习时间变得紧张,还忽视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参考书的正确用法是:首先挑选好具有详细答案的参考书;然后看章节的提要,圈出考试要求中的概念性词汇;重头戏是看参考书的题目,理解其大意,并反复进行这一步,直到熟悉2-3本参考书。这样做的目的是熟络参考书的题目分布情况。
平时试卷上很多题目可能让你困惑,难了又不知道问谁?这个时候,参考书就像是一位随时能呼之即来的老师。通过熟悉参考书的脉络和细节,你可以迅速找到同类型的题目和详细的解题思路。这样,你就能够在大脑里建立一个庞大的例题库索引,遇到不会的题目就能迅速找到对应的参考例题和解题思路。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难题,冥思苦想之后忽然想起以前似乎遇到过类似的题目。对于这种情况,告诉你一个秘密武器——参考书。尽量熟悉参考书,可能会帮助你“想起来”。
顺便提一下,如果你有闲暇时间,把参考书当做练习册也无妨,但不要过量,一本学科对应一本可能就足够了。这并不意味着要排斥网络资源的利用。在新时代,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是一项重要技能。
私信里经常被问到关于高考的问题,比如是否要做真题,模拟题如何使用等等。以下是一些针对高考的建议。高一高二的同学请选择性阅读。
我的建议是:要做真题。但我讨厌那些诸如五三之类的书籍,它们可能会让你对高考产生恐惧,而且把真题卷的完整性搞得支离破碎。我要强调的是,那就是真题!无论你觉得题目简单还是困难,都要忽视那种陌生感,因为那就是真题!
那么,如何对待真题卷呢?
1. 像对待高考一样,把真题卷计时计分地“考”一遍。
2. 同一科目近五年五份高考真题卷,争取在一天或一个周末内做完。初做时,不要对答案,坚持完成。
做这些试卷不仅是为了得到分数,更重要的是,你正在塑造一个复习时段的选题标尺。在没有接触高考真题卷之前,你可能会对哪些题目是高考重点感到困惑。由于心中没有一个高考题目的参考标准,学生很容易被“难题”和“错题”所吸引。但实际上,高考百分之七十是基础题,所以应该把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重要的题目上。
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对那五套真题卷进行深度熟悉,甚至超级熟悉。集中大量做高考真题的目的不是测试自己的水平,而是对真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后能够判断哪些题目是高考类型的题目,哪些不是——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分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即使把那五套试卷背诵下来也是值得的。
这种做法是否死板?背诵这些试卷是为了更加明确高考的方向和题型,为未来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并不是要求你一字不漏的背诵,而是让你对题目题型十分熟悉,知道题目大意。
还有更多建议:
1. 尽早背诵五套真题卷,这将使你了解高考的一般题型。这样,当你看到老师发的一堆试卷时,你就能迅速识别出哪些是高考会考的题型,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对于那些不是高考题型的题目,可以选择放弃。这样,你可以节省精力去攻克那些真正重要的高考题型题目。
3.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思考这些题目,比如在走路、吃饭、坐车等时候。
4. 如果你真的想深入学习,可以尝试自己出题目或者给题目换条件等高级玩法。
3、放眼全球,实施文理分科这一教育模式的和地区相对有限,主要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文理分科就像是一种精神的烙印。选择文科还是理科,是高中生必须面对的人生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文理分科制度逐渐将被淘汰。
4、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亮点在于紧握高考的指挥棒,推动学生的均衡教育和全面发展。未来的新高考政策下,考生总成绩将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考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目标高校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中选择三科作为自选科目,这些科目的成绩将计入高考总分。考生将拥有更多选择权,更轻松做出决策。
三、关于高中如何分班的问题:
特殊班级以成绩为基准进行划分。部分学校为提高教育质量,会建立实验班并从学生中挑选出精英进入这些班级。这些实验班的建立旨在通过创新教育方法,培养优秀学生。若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将逐渐推广这些创新方法,扩大实验班的规模,进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实验班的建立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激励普通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共同进步。
对于普通班级,学生按层次随机分配。这些班级由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包括尖子生、中等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这种班级结构中,可以通过优秀学生的引领以及特殊的教育方式来带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除了老师的授课之外,老师还会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