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的转业军官如果没有通过考试,是否就不能成为公务员?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取决于你的职位以及是否是团级干部。如果不是团级干部,那么必须通过考试,无法通过则无法成为公务员。
关于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办法,按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执行。该办法是为了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而制定的。
军队转业干部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他们是党和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和社会的尊重、优待。
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在中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各级党委和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根据军队转业干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党委、应当针对其德才条件和在军队的职务等级、贡献、专长进行合理的工作和职务安排。对于担任师级和团级领导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应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在接收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人数较多的地区,若安排领导职务有困难,可以安排相应的非领导职务。其他担任营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也应参照上述规定合理安排。
为了鼓励军队转业干部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对自愿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应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德才优秀的可以提职安排。特别是在西藏或其他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连续工作满5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应给予相应的职务安排。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采取多种办法,如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增加非领导职数等,来安排好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和职务。党和机关将按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数的15%增加行政编制,主要用于安排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
对于担任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应按照其在军队担任的或承认的专业技术资格,聘任相应的。如果需要,也可以安排行政职务。
下达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年度增人计划应首先用于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对于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接收人数相应增加编制,并增加人员工资总额计划。
对于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应采取考核选调等方法安置;对担任营级以下职务的,可采取考试考核和双向选择等方法安置。有的岗位也可以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安置。
对计划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应参照其军队职务等级安排相应的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并给予3年适应期。企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时,应根据个人志愿分配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并给予2年适应期。在此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违约解聘、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中央和机关京外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应完成所在地党委、下达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需要增加编制、职数和工资总额的,其上级主管部门应予以支持。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应采取多种措施为其就业创造条件。如提供政策咨询、组织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等。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应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为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65、针对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应进行适应性培训和专业培训。对于有条件地区,可在安置前组织适应性培训。培训工作应遵循"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等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而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则由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66、对于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的专业培训,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按部门或专业编班集中组织实施,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转业干部在培训期间,享受接收安置单位在职人员的各项待遇。
67、对于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就业培训,主要依托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具体实施,也可以委托地方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部门应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加强定向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68、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主要承担适应性培训和部分专业培训任务,以及自主择业者的就业培训。该中心的管理由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从事社会服务的收益主要用于补助培训经费的不足。
69、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支持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帮助。对于报考各类院校的军队转业干部,应适当放宽年龄条件,优先录取;对于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应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70、军队转业干部的住房保障由安置地负责,采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现有住房或租住周转住房等方式解决。对于到地方单位工作的计划分配转业干部,住房补贴由安置地或接收单位按规定解决。对于自主择业的转业干部,未被录用期间的住房补贴按安置地相关规定执行。
71、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可视为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其服役期间的医疗等社会保险费将转入安置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72、计划分配到党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计划分配到企业的则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二、关于军人转业为何要考试
军人转业考试不仅是确保安置公平性的基础。每个人都希望去一个理想、轻松且令人羡慕的好单位,但如何选择安置单位的标准是什么呢?必须要有公正客观的标准,而考试就是这样一种相对公平的平台。许多省市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服役期间的绩效和能力素质及发展潜力的全面考量。这样的制度也让许多年轻干部有了逆袭的机会。
军转安置实际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考试内容与公务员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大多数转业后的军人会选择成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考试涵盖基本的理论知识、文字处理、资料写作等,让干部提前为之后的工作晋升做好准备。
通过考试来确定未来安置单位,可以给所有人一个争取好单位的机会。有些战友可能会疑惑,为何不安置依据档案分数排序选岗,然而这样做的话,优势更多的会偏向职务高、年龄大的干部。实际上,大多数转业干部是营级以下、大约35岁左右转业,如果没有考试,他们很难争取到心仪的单位。在某种程度上,考试也是对大多数军转干部的一种保护。军转安置考试的设立并非个别人或个别部门的决策,而是经过党和的深入考量后确定的。
三、军人转业会有哪些补助和补贴
军人转业的主要补助是转业费,包括转业安家补助费、转业生活补助费、转业回乡差旅费和自主择业费等。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干部转业时的职务、等级以及军龄长短来发放。
确定转业对象一般会在每年的1-2月进行。各单位会根据《现役军官法》和上级下达的转业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转业干部名单,并逐级审核上报至有批准权限的部门进行审批。
根据政策规定,转业复员干部有计划分配、自主择业和复员三种安置方式。符合条件的转业干部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自主择业或计划分配。安置期间,转业干部可根据自身经历和特长提出个人意愿,选择地方相应系统或部门,并按主次、先后顺序填写于相关表格中。
待安置期间,应及时了解安置地的政策和时间安排,掌握主动权。干部转业到地方后,一般会组织培训,内容主要是军转安置政策与形势、当地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等。在实行考试考核安置的地区,应及时了解考试考核的相关事宜,积极备考。如未实施考试考核,应加强与军转安置部门或接收单位的沟通,积极自荐争取理想岗位。整个转业流程中还包括档案整理、个人情况核对、随调配偶安置等环节。最终离队报到一般在10-12月完成,具体步骤包括持相关经费结算、到地方军转部门报到等。随调家属的报到通知一般与转业干部通知同时发出,办理相关手续后完成报到。更多详细信息可参阅人民网关于转业的文章或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的10个问答来了解军人转业最新政策。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