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年级语文课文《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之美》是八年级上学期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文。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我进行了深入的资料搜集和充分的准备。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呈现八年级语文课文《苏州园林之美》的原文。
苏州园林据说拥有百余处景点,而我所踏足的仅十多处。尽管我曾游览过一些其他的园林,但苏州园林在我心中仍占据特殊地位。若要我描述总体印象,我认为苏州园林是中国各地园林的典范,各地的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响。对于热爱园林艺术的朋友,苏州园林是不容错过的地方。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所建的园林各有特色。在众多的不同之中,苏州园林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追求让游客无论站在哪个点,都能看到一幅完美的画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精心布置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以及近景远景的层次。简而言之,一切都为了构成完美的画面而存在,决不允许有败笔。他们的愿望是给予游客“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就已经实现了这一愿望,每个来到园中的游客都会心生感慨,称赞园中景色如画。
苏州园林并不讲究对称,与中国的建筑大多对称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东边有一个亭子或回廊,西边决不会有同样的亭子或回廊。这是因为园林追求自然之趣,如同美术画不要求对称一样。
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门艺术而非仅仅技术。设计者和匠师通过多年的阅历和胸怀中的山水情怀,使游客在攀登时忘却城市喧嚣,仿佛置身于山间。池沼大多引入活水,布置桥梁和岸边景致,以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如画的效果。
苏州园林的树木栽种和修剪也注重画意。高树与低树相互映衬,落叶树与常绿树以及不同花期的树木相间种植,使得一年四季都不感到寂寞。不修剪成宝塔状或阅兵式的样子,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可取的。古老的藤萝和盘曲嶙峋的枝干本身就是一幅好画。
游览苏州园林时,游客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墙壁上的镂空图案和廊子的设计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一些园林还装上大镜子,增加了景致的层次。
另外一点是苏州园林注意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无论是阶砌旁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或蔷薇木香,都旨在让游客即使在很小的范围也能享受到美的享受。
至于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其图案设计和雕镂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精品。那些门和窗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也独具匠心。综合看来,谁都会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特别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光影,拍摄出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其梁、柱、门窗栏杆大多漆成广漆,颜色不刺眼。墙壁白色,有些室内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相配,给人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各种花的鲜艳夺目。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但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关于苏州园林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知识要点:
请带一把雨伞或雨衣。
别忘了带你的10。
9. A. 热和湿润的 B. 温暖和下雨的 C. 炎热和干燥的
10. A. 墨镜 B. 相机 C. 帽子
听一篇短文,回答第11至15小题。
11. 女孩怎么了?
A. 她失明了。 B. 没人爱她。 C. 她讨厌别人。
12. 为什么女孩爱她的男朋友?
B. 因为他的视力很好。
C. 因为他总是为她提供帮助。
13. 为什么年轻人感动了?
A. 因为女孩要嫁给他。
B. 因为女孩帮了他很多。
C. 因为女孩没有离开他。
14. 女孩读完信后有什么感觉?
A. 开心。 B. 兴奋。 C. 抱歉。
15. 谁给女孩捐献了一对眼睛?
A. 一个陌生人。 B. 年轻人。 C. 我们不知道。
二、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然后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6. 国庆节假期就要到了,你有什么计划?
A. The;不填 B. 不填; a C. The; a D. 不填;不填
17. 你能告诉我17世纪美国的统治者是谁吗?
A. 背景 B. 知识 C. 信心 D. 建议
18. 我讨厌住在城市里。
A. also B. neither C. too D. also
19. 杂技演员计划走在飞机的翅膀上,这太疯狂了!
A. crazier B. funnier C. stranger D. wiser
20. 我发现两件衣服的风格很相似。
A. to; with B. with; to C. in; to D. in; with
21. 你已经多久没有回到中国了?
A. was it; came B. is it; came C. is it; have come D. has it been; have come
22. 你的江苏省第九届花卉博览会的旅行怎么样?
A. wait B. avoid C. stop D. risk
23. 赶快!我的飞机一个小时后起飞。
A. get used to B. dream of C. get on D. depend on
24. 我担心这个包对你来说太重了。
C选项过重,强度足够但稍显冗余;D选项光线足够但稍显强烈。
25题——医生,我应该如何服用药物?
回答——请记住,一次服用两片。
选项A. 一次用;B. 逐一服用;C. 准时服用;D. 时不时地服用。
26题——凯特今晚会参加会议吗?
回答——不会,她不可能参加会议。她已经去了美国。
选项A. 一定不会,已经去了(表示确定性和已经完成性);B. 不应该参加(表示一种道德或情理上的不应该),已经去过(过去完成时);C. 不能参加,已经去了(表示一种现实情况);D. 不能参加,已经处在(表示状态)。
27题——让水龙头一直开着是浪费水资源。
回答——是的,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节约水资源。
选项A. 为了节约水,需要让水龙头持续运行;B. 运行的水龙头,需要节约水;C. 正在运行的水龙头,可以节约水;D. 正在运行的水龙头,需要节约水(to do 表示目的)。
28题——霍波,我能吃那个汉堡吗?
回答——当然可以,如果餐具已经清洗过了。
三、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艺术》教案设计
导语:教案设计是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它体现了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以下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艺术》的教案设计,供各位参考借鉴。
一、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意,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认知目标:学习本文的总体结构,即总说和分说的形式。
三、学习重点:掌握总分式的结构和严密生动的语言描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在掌握总分式结构方面。
五、课程流程:
1. 粗读课文,为预习提示中的加点字注音,标注小节。
2. 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中提到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这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如何?从文中寻找答案。
3. 导入新课:通过学习《故宫博物院》,我们知道皇家御花园与苏州园林有相似之处。今天我们将学习《苏州园林艺术》,探究其独特之处。(板书课题及作者)
4.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a. 作者介绍:叶圣陶先生,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b. 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堪称艺术品。
c. 学习重点:掌握严密生动的说明语言,以及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5. 字词注音:请同学们顺序读出,幻灯片展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并在课文中标注。(补充当堂注音)包括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等词。
补充词语: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等。
6. 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结尾说“不止这些”,但又“不再多写”,这是为何?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7. 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其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为了说明这个特点,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阐述?(四个“讲究”)。为了打造完美的画面,苏州园林注重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以及近景远景的层次。这一切都是为了游客能如同置身于画中。
8.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6节,看看它们与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呼应了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9. 仅从大处着手能否称之为“完美”的图画?不能,还需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请快速阅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7节强调图画美,8节强调图案美,9节强调色彩美。(板书)
10. 从3-9节的四个“讲究”和三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答案是总说-分说。
11. 根据图片看课文是如何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以4-5节为主)。讨论并回答:这一节说明了什么?假山池沼的配合是关键。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以及写池沼时还写了哪些元素?为什么这样安排?等等。
12. 自读第五节并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包括结构形式如何找、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等。
五、(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 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 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的语言表达。
六、作业:抄写词语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