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考古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验分享
个人背景:我作为一名跨专业、跨学校、跨省考研的学生,备考过程长达近一年。初期,我在各种公众号及官网上搜集相关信息,如考试大纲、真题、相关书籍等,并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规划。
对于山东的考古学专业,学校提供了详细的考试大纲。我建议按照大纲的框架进行整理和扩充,如果能从前辈那里获取资料,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考试大纲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考古学理论方法,主要参考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老师的《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和栾丰实等主编的《考古学概论》。对于理论部分,我认为是最容易建立框架和进行背诵的部分,考试内容较为固定,一般不会超出大纲范围。
第二部分是史前考古,除了学校推荐的参考书外,我强烈推荐刘莉和陈星灿老师的《中国考古学》。这本书在我前期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我很大的慰藉。建议大家在备考过程中阅读相关论文,如关键词搜索植物起源、人类起源、文明起源等,这有助于更快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部分是夏商周考古,我推荐井中伟和王立新老师的《夏商周考古学》。这本书内容全面且贴近考试内容。第四部分是汉唐考古,我除了阅读学校推荐的参考书外,还看了冉万里老师的《汉唐考古学讲稿》等。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些好书和论文如杨宽老师的《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等,这些书籍在复试期间对我帮助很大。对于城址这一部分,我认为建立框架非常重要,了解不同时期城址的特征和统治思想的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整理时要分点进行,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并与真题一起整理。针对考古和文博的题目都要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哪些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或论述,以便更好地进行备考。关于记忆,我每一小块都背了几十遍,后期采用各种方法加深印象,如手抄、默写、录音等。
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可以寻求外部力量的帮助。我自身坚定的决心,加上学姐的辅导和资料,让我成功上岸。山大指定的考研参考书虽然有些已绝版,但仍可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电子版进行打印。
历史时期研究:从多元视角入手
对于历史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关于城址、墓葬以及手工业等方面的考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铁器、铜器和钱币等领域,我们需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在地方文化方面,四川地区的三星堆、、王建墓以及宝墩等著名的考古学文化和遗址是我们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
如果你的自律性稍差,或者基础不扎实,或者心理素质影响了备考,建议你可以选择一个辅导班。尤其对于冷门专业,关键就在于这些专业是否设有相应的教学点。因为市场上的考研教育机构大多侧重于热门或常见考点的设置,冷门专业的教学点情况可以反映出机构的师资库和专业性的强弱。
我曾受益于思贤考研的学姐的指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一、学长学姐的考研经验分享
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考研指导,包括专业课复习思路、参考书目等系统的讲解,以及考古的报录情况等信息。
还有关于山东661考古学综合真题及解析的资料,对中国考古学的各个时期也有详细的讲解。
在复习过程中,推荐先看强化班课程,如徐涛或腿姐的强化班,同时配合刷肖秀荣的一千题。使用知识点框架图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条理清晰。后期还有冲刺课程,主要提高选择题正确率。临近考试时,购买各种名师的预测卷进行练习。重点背诵肖秀荣的四套卷,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二、英语学习规划
对于英语的学习,第一阶段主要是突破考研单词,尤其是大纲规定的5500词。建议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进行背单词,推荐使用分单元划分的单词书,如《恋词》等。在这个阶段,建议每周默写一次单词,确保单词书被完整且认真地背诵三遍。
接下来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吃透真题阅读部分,尽可能做到高分。暑假期间是复习的最佳时间段,每天下午2点至5点做阅读真题效果最好。
最后是作文阶段,需要积累并练习写作。临近考研时,适当的全真模拟有助于熟悉考试流程,减少考试时的陌生感。
三、成为考古工作者的考试要求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成为一名考古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直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多个学科领域有密切关系。
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多个分支。其中,史前考古学主要研究未有文字之前的人类历史,而历史考古学则研究有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两者之间的界线在于文字的发明。考古学还涉及田野调查发掘等方面的内容。
21. 在自然科学领域,如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主要是对遗址所在地的地史和天然资源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学(包括动物学和植物学)和体质人类学则主要用于鉴定发掘出的植物遗存、动物和人类的骨骸,并确定其年代。物理学和化学则应用于遗迹的勘探、对遗物成分和性质的分析,以及确定其年代。
22. 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被应用于遗址的发掘、测量、制图,以及对发掘出来的遗迹的复原或现场保存。采矿冶金学、陶瓷学和染织学则应用于考察工场址、矿址、窑址等遗迹,以及对铜器、铁器、陶瓷器、玻璃器、纺织品等遗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学则专注于对发掘出来的造船工场遗址和船舶遗物的研究。
23. 在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基于遗迹和遗物提供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解释。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研究发掘出的美术品和建筑物遗存,对其样式、风格、年代等方面作出判断。历史学不仅为发掘出的遗迹和遗物提供文献解释和年代判断,还就古代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等问题提供详细资料。
24. 让我们进一步以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为例,看看它们与考古学的密切关系。
25. 对考古学而言,地质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全面恢复第四纪的自然环境。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表明,早期人类所生存的更新世是地球上气候剧烈变化的时代。冰川的扩进和退缩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这些交替事件对早期人类体质的进化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成果成为旧石器时古研究的基础。
26. 在一般考古学上,地质学主要用于鉴定岩石和矿物。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以及各种石制品,都可以用岩石切片的方法进行鉴定。这不仅确认了岩石和矿物的性质,还确定了它们的产地。
27. 植物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遗址和墓葬中,最常见的植物遗存是木材、纤维和种子。通过对这些遗存的鉴定,我们可以了解农作物的品类、农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生活条件。
28. 植物学在考古学中还表现在孢子花粉的分析研究上。孢子花粉普遍存在于各处遗址的地层中,通过对它们的鉴定,可以推断当时的植物种类;对孢子花粉数量的统计则可以了解当时的植被面貌。这些研究还可以帮助确定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
29. 不论是史前考古学还是历史考古学,与动物学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的动物骨骸都有助于确定遗址的相对年代、划分地层和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动物的特征及其分布,还可以分析出当时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
30. 到了新石器时代,家畜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各处遗址出土的兽骨是研究家畜起源的直接依据。对新石器时代早期家畜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最初是如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
31. 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兽骨以及鱼类、贝类的遗骸。它们若全属野生动物,则说明渔猎经济仍占重要地位;若以家畜为主,则表明进入了畜牧经济的阶段。两者的数量比例可以作为判断经济与畜牧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对墓葬中随葬动物遗骸及骨制品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各时代的农业和畜牧业状况。
32. 体质人类学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不仅限于史前考古学,还包括各历史时代的考古学。从骨骸判定死者的年龄和性别是体质人类学的基本项目之一。经过性别、年龄鉴定的墓葬人骨资料可以成为探讨当时丧葬习俗、婚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态的重要线索。
33. 由于人类活体的外貌特征与骨骼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古人骨骼的观察进行人种学研究。结合考古学和古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各民族的体质关系也是人类学的重要课题。虽然分析某处古遗址的居民人种类型并不等于解决其族属问题,但对某民族的居民进行人种学研究也可以为探索族源提供线索。根据骨骼病态学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古代的疾病和环境状况。
34. “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翻译过来的。17世纪时,考古学主要指对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其范围扩大至一切古物和古迹的研究。
35. 在中国,东汉时已有“古学”的名称,主要指研究古文经学和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诞生,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青铜器和石刻。到清代末叶,金石学的研究对象扩展至各种古物,因此有人主张将其改称为“古器物学”。由于中国的“古器物学”并不等同于近古学,需要经过系统化才能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考古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已经拥有了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以及明确的研究目标。尽管对于考古学的定义尚未达成普遍共识,但在全球学术界,我们对它的理解大致相同。鉴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共同的理解,结合三种涵义,为考古学给出一个定义:考古学是通过研究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探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对于这个定义,我们需要进一步加以解释和阐述。
考古学作为历史科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古代社会。它与近代史和现代史无直接关联,具有明确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是诺曼人的入侵(公元1066年),法国的是加洛林王朝的覆灭(公元987年)。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灭亡(公元1644年)。
近期,一些地区的考古学出现了新的分支,如英国的“中世纪考古学”和“工业考古学”,以及美洲的“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古学”。这些新的分支虽然名字中带有“历史”或“工业”,但它们实际上是利用考古方法来研究近代史,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学。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区分考古学与这些领域的界限。
也有人将考古学的年代范围过于局限在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这种看法忽视了许多文明古国的历史时代也在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内。虽然考古学不研究近代和现代,而是专注于古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排除了史前时代以外的历史时期。就中国而言,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不仅限于商代和周代,还包括秦汉及其后的各代。“古不考‘三代’以下”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史前时代的社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古学研究,因此史前考古学与史前史紧密相关。
作为实物资料的遗迹和遗物是考古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一些人可能误解了考古学的含义,认为只要是关于古代的事物都属于考古学范畴。但实际上,考古学的对象仅限于物质的遗存,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这是它与狭义历史学的最重要的区别。尽管考古学和历史学都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为目标,但它们所用的资料和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将依靠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历史的狭义历史学称为考古学。
关于中央美术的专业设置问题,中央美术并没有专门的考古系专业。与考古相关的专业主要是美术学的艺术史论专业。考生需要通过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参加报名流程。报名成功后需在规定时间内登陆网址查询初审结果,合格者将参加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并依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排名。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