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滕州一中自主招生2023年考试时间安排及培养方式
滕州一中2023年自主招生测试定于7月2日进行。对于被录取的自主招生考生,学校将采取分层、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学校会制定具体的高中三年规划,选配优秀师资,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学校还建立学生三年发展跟踪档案,并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培养菜单”,实行导师制培养。
二、关于学科拓展与奥赛班的问题
滕州一中重视学科拓展,根据学生兴趣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等学科奥赛拓展课程。学校还依托清华、北大等名校,开设“强基计划”培优课程,并邀请名师进行指导。若学生在高中三年内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学业成绩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会积极推荐其参加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强基计划招生选拔。
关于聊城一中的奥赛班,对于有机会的同学,建议努力争取。有人认为参与奥赛班虽然可能会有压力,但收获很大,且与高手并肩作战能激发动力。奥赛班竞争激烈,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奥赛即使未获一等奖,也能收获很多。
三、永清县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与办学成果
永清县第一中学,简称“永中”,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始建于1905年。其前身是私立存实学堂,后于197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学校经过数年的发展与改革,如今已成为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35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校区。目前,学校有教职工588人,在校生9226名。其历史沿革可追溯到公元1905年,期间经过多次更名与变革。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宿舍楼、学生餐厅等。
永清一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学校培植了各学科领域的教研骨干,总结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多年来,学校组织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先进学校考察学习,研究制定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学校的办学成果显著,高考上线人数连续多年在廊坊市领先。学校还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如优秀教师聂玉德、韩益民等。
永清一中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拥有优秀教师队伍、先进教学方法和丰硕办学成果的学府。廊坊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风采:
1. 廊坊市“三育人”杰出贡献者——李耀武
2. 廊坊市教学器材与教育技术突出贡献者——杨秀华
3. 廊坊市目标教学实验模范工作者——王凤鸾
4. 廊坊市劳动模范,公仆楷模——张侠
永清一中,一所历史悠久、业绩辉煌的学校,荣获了60多项县级以上荣誉。其中包括:
1. 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及二等奖
2. 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实验
3. 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成绩显著学校
4. 德育先进学校、“推标”工作先进单位
5.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比中文、理两科双第一
6. 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小学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在永清一中的努力下,学校一直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三过硬”标准,即思想过硬、工作过硬、作风过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永清一中基础年级考核奖励办法》、《永清一中末位淘汰制实施细则》等,广泛引入了激励和竞争机制,使每名教师都有了压力和动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永清一中还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坚持“育人德为先,育德促育人”的宗旨,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将德育工作列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并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将德育有效融入学生教育管理中。利用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学校还长期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四JING”、“六爱”、“孝敬父母标兵”评选等,使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深入学生心中。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课,并聘请专业教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还每学期分年级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校园环境幽雅的永清一中,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和求知的氛围。校园内楼群鳞次栉比,绿树成荫,华灯初上时更是美轮美奂。从2002年起,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营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景观。在这里,师生们每天都在明德、博文、勤奋、自强的校训激励下,发奋创新,为校增光。
永清一中还非常重视学生爱党、爱国意识的培养,每年与县直工委一起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择优发展预备党员。近三年来,学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86名,其中189名同学加入了中国。
学校创建了教师展示平台和文明监督站,通过学校刊物、展示窗和板报等多种方式,展示丰富多样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里的氛围积极向上,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激励他们奋发向前,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学校坚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理念。
在这里,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不会受到歧视,他们同样受到尊重和帮助,并有资格参与各类评优活动。学生与教师、校长一样,佩戴胸卡,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如值班、值日等。师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可通过“校长意见箱”对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还设有专门的救助制度,为贫困学生提供学费减免、联系社会救助等支持。学校设施完备,包括洗浴中心、商场、诊所等,还配备专门车辆接送外地学生。
走进永清一中,你能感受到这里的和谐与温馨,被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所陶醉。在这里,学生生活快乐、相处融洽,身心健康地成长。
回溯历史,永清一中的创立与一段历史事件紧密相连。1900年,永清县发生拳匪事件后,英国提督要求罚款四万两白银。这笔款项交由时任华北辖境会长鄂方智管理,用于建设永清县的公益事业,而非用于军费或教会收入。于是,鄂方智先生希望永清县人民能从此笔罚款中获益,这就是存实学校创立的起源。
详细而言,罚款的部分用途包括:1900年外国军队驻扎答儿乡时,因翻译错误导致答儿乡受扰,为此拿出2082.57两白银抚恤民众;同年10月间,永清县城及其附近因德军队导致许多百姓受害,为此使用3220两白银进行赔偿;为赔偿各堂受难的教士和百姓(安立甘教会除外),使用7275两白银抚恤受难教友;为两位英国教师(孟会长与孙会长)的书籍衣物等损失赔偿1500两白银给他们的父母;余下部分则用于其他小项支出和利息收入等。
存实学校创办前,鄂方智先生曾策划使用这笔罚款为永清县人民创造公益。1907年,他开始与朱玖聃先生合作创办存实学校。历经多年发展,存实学校的毕业生众多,学校规定和课程设置有序。现今,学校毕业生中的两人整理了同学录,附上了创办时的情形和相关开支数目,让后来者了解学校创办的历史、经费来源和成功原因。
存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初的罚款白银。自1908年起至1918年,学校使用的经费包括建造校舍、聘请教师、支付学费等。自1913年以来,安立甘教会派遣校长为学校管理者,为学校节省经费并带来优秀校长资源。学校初期未收取学费,后来逐渐收取学费并期望增加收入。存实学校开办至今已有十年成绩,得益于朱先生和中国教师的贡献以及圣公会和两位会长的热心策划。
在永清一中的校史馆里,存放着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如存实学堂的创建始末、教师及毕业生记录表、80周年校庆纪念等。其中还有一本“名人录”,记录了部分老毕业生庆祝母校80年校庆的签名和通讯地址等情况。这些毕业生中不乏专家、学者和教授,他们遍布各地,为母校争光。据统计,自恢复高考以来,永清一中已为培养出各类人才1.8万名。他们从这里走向社会各个角落,成为社会的璀璨明星。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