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高考的时间是7月7日至7月9日。
2.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本计划在6月举行的29个省市区的高考被延迟一个月至7月进行。此次高考时间的调整是前所未有的。
3. 这一决定是基于《关于2020年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该公告是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
4. 具体来说,在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这一公告,明确了高考的延期时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从原来的6月改至7月进行。
5. 除了高考时间,教育部还对其他相关考试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如艺考现场校考、“强基计划”校考等,均在高后进行。对于特殊地区如湖北省、北京市,教育部也允许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提出本地的高考时间安排意见。
## 二、高考语文考试结束时间及范围时间安排
1. 高考语文考试是在每年的6月7日上午9:00开始,持续至11:30结束。
2. 2020年的特殊情况下,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8日。部分地区如北京、天津、海南、浙江、山东等省份的高考时间可能延长至7月7日至10日。
3. 教育部要求各地加强考试组织管理,确保试题试卷的绝对保密,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4. 对于考生来说,除了备考外,还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规划饮食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都对考试当天的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 三、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1. 1949年7月宜都解放后,学校由人民接管,并进行了教职员工的调整和更替。将湖北省私立宜都清江中学并入该校,学校开始使用“宜都县立初级中学”的名称,并将当年9月定为校庆日。
2. 学校在解放后积极响应党和的号召,破除旧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学秩序,遵循教育方针、政策,为的经济建设服务。学校领导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
3. 学校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人民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费等帮助。这一时期,学校的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 1952年的寒假,全校教职员工参加了思想改造运动,这一运动历时百天,教师们进行了自我检讨和批判。这次运动后,教师们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和提升。
5.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学校开始增设一年制短师和三年制初师等课程。学校也开始了秋季始业的新学制,并采用了统编教材。这些措施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自1950年起,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开始在校内建立团组织,至1953年,已有一百多名团员加入,建立了团总支部。在校的少先队员人数也有显著增长。学生会于1953年成立,它在配合学校行政组织学生学习和开展各类活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形成了一种勤奋向学的风气。全校教师经过各项政治运动的洗礼,提高了思想觉悟,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6、为了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上级不仅继续委派员来校担任校长、副校长,而且开始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学校决策主要由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负责,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学校的教学工作被置于中心位置,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试行了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坚持五育并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1953年开始,学校还推行了“劳动卫国制”标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体育活动和课外文娱活动也颇为活跃。
7、从1953年起,学校加强了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劳动教育,至1954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升学和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教育。1955年,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该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方面的规范教育。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至1956年,学校环境焕然一新,政治氛围浓厚,学生勤奋学习,教师专心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8、1955年2月,根据国务院的文件,学校所在的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宜昌专署教育局决定自1956年起增设高中部,使学校成为完全中学。各学科均使用统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该校在办社会主义中学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即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9、党在1957年6月开始在学校建立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党的整风文献,努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0、1957年10月,上级任命了新的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两人到任后均被任命为县委委员。这在一中校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件。随后的岁月里,学校进行了教育大革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并办起了工厂、农场。但由于对党的教育方针理解不够深入,加之受到“左”的思潮的影响,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11、尽管经历了整风反右运动和教育大革命等波折,广大师生仍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努力培养爱国爱党的情感。学校涌现了一批名师,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致力教学。尽管经历了种种困难,但宜都一中的学子们仍对先贤师尊们的道德文章念念不忘。
12、邹吉烨先生是学校的杰出校友之一。他毕业于武汉外语和历史系,在抗战胜利后来到学校任教。他学识渊博,治校有方。虽然曾调离学校一段时间,但他对学校的情感始终未变。在他的填词中,表达了对学校深深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校在上级的领导下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与复苏工作。在此之前,由于某些错误决策的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开始重新确立自己的办学方向,致力于恢复和重建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重建过程中,学校首先着手解决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的问题。学校的高中部仅有少量班级和学生,但在的支持和资助下,开始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课程辅导。与此学校还对高二年级的专业班增加了文化课的课时和内容,确保学生在毕业前能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随着县委的决策,学校领导班子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与优化。新的领导团队以彭玉全和刘才雄为核心,对学校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校开始重视教学工作的实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方针和目标。学校也恢复了学科教研组,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组织教师学习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
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学校开始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学生。各科也开始使用统一的新教材,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校还加强了德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深入进行,学校的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被错划的“右派”得到了和妥善安置。学校还解决了教师的夫妻分居问题、家属及子女的就业问题,以及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
在注重智育的学校还加强了德育工作。通过开展民主与法制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等活动,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还贯彻上级办好重点中学的精神,明确了重点中学之“重”在于教学质量高和模范地全面正确地贯彻方针。学校确立了“抓纲务本,重法求实”的教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体育卫生工作方面,学校贯彻《体育锻炼标准》和《加强学校体保卫生工作的意见》,逐步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学校的勤工俭学也取得了出色成绩,连续被评为宜昌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学校在1993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率先在全市实施了以“校长负责、教师聘任、结构工资和岗位责任”为核心的“四项”改革。
实施了校长负责制。校长拥有学校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经权。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全面改革学校、确保办学方向以及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新人等方面,校长肩负全面责任。校长还要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行政管理,以及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工作。
接下来,学校实施了教师聘任制,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具体做法包括公布聘任条件、原则及岗位编制数,成立聘任领导小组;校长提名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任命中层干部;个人申报岗位,由各处室年级组负责人按编制数在应聘人员中举荐聘任名单;经过充分协商,确定受聘人员,并由校长颁发聘书、签署聘任合同。聘者和被聘者都有解聘和辞聘的权利。对于未能聘任的教师,学校会安排其他工作,同时也鼓励他们寻找其他单位;对于拒绝聘任的教师,则按编外人员处理。
学校还根据不同的工作种类制定了岗位责任,明确职责、权力和目标,并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学校实行结构工资制,大胆改革内部管理,将工作量、工作绩效与经济效益挂钩,激励教师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考虑到不同岗位和年龄的差异,学校在平衡中考虑了各种因素。这样的改革形成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良好运行机制。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