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背景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听起来像专科的二本院校。法语专业四级成绩为79分,参加过三笔考试,获得外研社的两个省级奖项,以及几个较为普通的口笔译省级奖项。初试中,我的成绩排名第六。具体分数分布为:语言学138分、翻译写作119分、政治65分、法语90分。最终,我的成绩排名第三。
择校因素
在择校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学校本身的实力和声誉。由于我对法语语言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一开始就确定了北外、上外、北师大、华师大和浙大等为目标院校。经过对各个院校报录比、出题风格及考试内容的了解,我最终选择了浙江。其主要优势有:
1. 浙江综合实力强大,这是几位任课老师推荐我选择浙大的主要原因。
2. 浙江外国语近年来积极引进人才,拥有众多学术水平高超的导师,其法语语言文学学科实力不容小觑。在今年的软科排名中,浙大外国语言文学位列第三,仅次于北外和上外。
3. 个人认为浙大的考试相对简单,老师评分较为宽松。即使未能如愿被录取,凭借“一志愿浙大”及“初试高分”的背景,调剂时也有很大的优势。浙江坐落在杭州,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加分项。
备考经验
备考过程中,我主要参考了以下书籍:
李志清《新法语》第二版1-3册
李志清《新法语》教学参考书
张晶《标准法语语法-精讲与练习》
李志清《法语四级考试试题分类讲解》
二外的题型尤其多变。就法语而言,18年之前主要考察“选择+填空+阅读+翻译+写作”的模式。但近年来题型不断变化,如18年和19年的“填空+翻译”模式,以及20年的回归旧模式等。每年的题量和分值也有所变动。备考时需要对各种题型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尽管二外的分值不如专业课高,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历届成功上岸的考生在这一科目的得分通常都是80分以上。我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法语学习,虽然之前学过一些知识,但基本已经忘记。因此我决定重新学习,主要围绕打好语法框架和充实词汇与表达进行。我还做了大量笔记,冲刺阶段则专注于刷题、回顾笔记和背诵表达。
对于语法的学习,我主要使用了《标准法语语法-精讲与练习》这本书,并结合《巴黎索邦语法教程》进行对照学习。虽然《巴黎索邦语法教程》也是一本不错的语法书,但比较起来还是《标准法语语法-精讲与练习》更为实用。在学习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整理思路和摘录笔记,这有助于理清和吸收知识点,对后期的回顾和复习也有很大帮助。我还通过对比英语和法语语法来辅助学习,这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备考过程中,我还发现往年的翻译题常常摘用课本中的例句。针对这一点,我整理了课本上的翻译练习题并参考了书中的译文。我还对容易混淆的泛指代词进行了辨析,并熟悉了每一句谚语的法译汉表达。针对浙大爱考的时态题,我花了大量时间整理各种时态并多刷题。我也专门记录了使用虚拟式的各类场合。备考过程需要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大块时间和零碎时间进行学习。
语言学部分
浙江的语言学试题与文学在同一张试卷上,分AB卷,语言学部分的同学做B卷。语言学的考试包括基础英语部分(阅读、完型)和语言学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需要注意的是,每年语言学部分都会涉及一些超纲内容,即书上没有的知识点,一般是关于语言学的前沿研究或浙大老师目前的研究方向。备考时除了基础教材外,还需要关注一些前沿的研究动态。
翻译部分
翻译题型包括一篇中译英、一篇英译中以及一篇作文。翻译的难点在于两篇翻译的难度分布不均,有时简单有时难。重点在于理解纽马克的文本理论。因此我主要参考了纽马克的《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同时辅以叶子南教授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对纽马克和奈达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简洁清晰的讲解,对学习翻译理论很有帮助。每天保持张培基翻译训练的习惯,无论篇幅长短,一定要完成自己规定的翻译任务,完成后对照张的译文,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记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温习。
翻译练习是一项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活动,因此必须要坚持。如果觉得独自坚持有困难,可以加入Ivy的知新共学翻译群寻求支持和帮助。
关于作文方面,今年浙江作文题目是谈论如何翻译proverbs。我平时的作文练习较少,但也会定时进行手感训练。
关于政治学习,网上的经验贴很多,我个人的政治考试成绩一般,属于在一众高分中瑟瑟发抖的那一个。我的政治复习从7月开始,之前参考了一些学姐学长的经验贴和时事政治。第一轮复习主要看了肖爷爷的精讲精练,以通看一遍书打好基础为目的,做好笔记并辅以1000题练习。第二轮的做题以选择题为主,通过肖爷爷1000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度。第三轮则侧重于复盘之前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四刷1000题,并根据《肖秀荣考点预测》和自己的总结综合整理政治大题的答题模板。
我倾向于把选择题得分作为重点,大题则是从11月中旬开始整理。在同等条件下,大家的大题分数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主要靠选择题来拉开差距。例如今年政治的第4题,我是在后来刷选择题时遇到这个知识点,所以在考试中遇到并不觉得陌生。
关于笔记,如果时间和精力充足,可以细致地做笔记,这样第二轮复习会更为方便。笔记的话,我喜欢电子云笔记,方便后期添加知识点。我也用了Anki来整理政治大题知识点。
关于专业课的学习,宜早不宜迟,不要指望考前突击专业课。因为肖4(或其他老师的预测卷)是考前一周左右才能拿到手,而预测卷里的大题肯定是必背的,量很大,所以考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政治上。
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执着于学习时长、坚持到最后。在此分享一些在浙江值得蹭的课和老师以及浙江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经验,包括一些推荐的书籍和历年真题等。
首推苏德矿老师的课,他幽默风趣,上课方式独特且关爱学生。除此之外,浙大还有许多好玩的课,例如茶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
文章标题:关于日语考研的综合体验与感悟
内容概述:
关于宇宙的一篇日语文章,题目类似于综合阅读,包括选择、翻译和简答等多种形式,特点是题量较大但分值不高。今年还特别涉及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一、专业知识题
主要包括对日语书籍《我是鳗鱼》的解读,考察日本人的特性;古语的学习和理解;以及日语动词的名词化等相关知识。总体感受是词汇和语法相对基础,但考试中的刁钻问题让人防不胜防。推荐阅读红蓝宝书以及《日语基础语法超简单》来备考。
二、文学知识题
主要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形式。特别是简答题,感觉主观色彩较大,需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论述能力。同时提到了备考过程中的心态调整和应对策略。
三、英语作文题
今年的英语作文题目较为出乎意料,特别是第一篇阅读理解涉及墨西哥城的传说,让人有些手足无措。但总体难度在后半部分有所降低。对于英语考试的准备,建议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同时掌握固定搭配和词组。
四、考研之路的心得分享
作者分享了自己的考研历程和选择浙江的心路历程。在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包括择校的困惑、备考的压力等。但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决定坚持自己的选择,并成功考上浙江。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鼓励大家不要低估自己,找准定位并努力向前。同时提到互联网时代资源丰富,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作者鼓励自己和其他普通院校的同学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轻易放弃。
我计划与老师沟通,计划五一期间前往浙江参观,借此机会再作出决定。尽管我内心已确定不会改变学校,但我深知老师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经历过,可以给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智慧建议。如果内心的真实想法超越这些考虑,那就坚定自己的选择吧。我不想多年后因未追随内心而后悔。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作者坚持自己选择的故事,他经历了一段不随大流的时光。当时这位作者也想考研,目标是中国人民,但招生名额有限。他向一位成功的老师请教,老师坦言难度很大,但鼓励他去尝试。尽管结果未能如愿,但他最终成功调剂。
这个故事传达的信息是:比起他人建议的道路,我们更应当走自己心中所想的路。这条路或许艰难,甚至看似毫无希望,但这是我们亲自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那里一定有只有我们才能欣赏的风景和感悟。比如我选择武大看樱花或厦门看海,重要的是这是我自己内心的选择。
我观察到许多同学在一开始充满激情,但后来逐渐放弃。他们的选择最初看起来合理,但易受他人影响。如果看到平时成绩不如自己的人选择了更高的目标而心生不安,那么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我们应当相信自己,不忘初心。
五一我去了杭州,通过网上联系了一位浙江本科生,她热情好客,带我参观了紫金港校区。校园很大,感觉很好。我还去了他们的外国语,与门卫阿姨聊天时得知了许多情报。我还记得遇到一个英语系的系主任,问及考研时本科学校是否会带来影响,她回答说不会,一切都取决于成绩。这次参观让我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结果并非最初的梦想,但我感到自己也算幸运。因为虽然未能创造奇迹,但我最终来到了心仪的杭州。虽然不是目标的首选项,但对现在的我来说,这里依旧是我内心深处最想踏足的地方。三个月的杭州师范仓前校区的经历让我深深爱上了这里,也算是对自己努力的一个交代。
顺便提一下调剂的经历吧。记得分数公布的那天,老师们在群里发布了杭州师范今年的调剂信息。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个消息。但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具体的分数线,我心里还是有些不确定。在无法确定是否能进入浙江后,我开始了杭州师范的考试复习。毕竟他们还有复试笔试环节。大概是在线公布后一周左右,我开始着手调剂的事。调剂系统开通之前,还有一个调剂意向采集,那时可以了解到部分院校提前公布的调剂信息。
调剂过程中,有很多优质的学校可以选择。千万不要以为调剂的学校就是那些无人问津的院校。其实并非如此,有些学校虽然有人报名,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仍然需要招收调剂生。调剂过程中有许多优秀的学校如中国海洋以及其他十几所211工程高校可供选择。这个过程很纠结,但也有许多机遇。
有同学问起我的本科成绩,我可能会自豪地说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在证书方面,我的日语N1成绩是132分,专八优秀。平时的专业课成绩在大三时基本上都是90分以上,成绩单看起来还算不错。大致情况就是如此。
对于KI桑的评论,我深表赞同。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结果公布后,有些老师为我感到惋惜,建议我应该听从他们的意见。但我也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类型,当然我在做出决定前也经历了许多心理斗争。所以我觉得自己对得起自己,也没有浪费一年的时间。
有些同学非某所学校不上,即使结果不如意也不愿意选择调剂。我非常佩服这样的同学,他们真的很执着。在备考时,我常被问到万一考不上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如果考不上就换个学校呗。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相信大部分都能做出令自己满意的选择。
在此我想说的是,老师的建议也很重要。他们经历过这些,能提供宝贵的经验。但如果你内心的真实想法超越了这些建议,那就坚定自己的选择吧。或许只是为了多年后在回首时不会遗憾地说出一句:“如果当时……”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