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 一、泰安市2023年期末考试时间及相关信息

#### 泰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泰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23年的期末考试定于1月20日进行。根据教育部的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寒假结束时间为2023年2月17日。

#### 泰安市高中阶段学生

高中阶段学生的期末考试时间则安排在2023年1月27日。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通常会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的检测,以查漏补缺。答题时,学生需注意字迹清楚,避免潦草,以保证老师能够看清并减少因字迹不清导致的失分。

### 二、泰安市高三一模考试安排及意义

#### 高三一模考试时间与内容

泰安市高三一模考试通常安排在每年的3月份至4月份之间,主要是对高中三年全部内容的检测。通过一模考试,同学们可以自我诊断出备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成绩。

### 三、山东省泰安市教师编制考试用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致力于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包括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多种要素。

#### 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1.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 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的监视和分析以及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并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和完善等四个时期。

#### 人格发展与教育意义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多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有助于教育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教育者还需注意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以及同辈群体等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 四、总结

简述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发展进程。(P23)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感知。普遍认为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其发展进程从生理自我开始,逐渐发展到社会自我,最终到达心理自我。

简述学生对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P24)

认知方式,也称为认知风格,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阐述认知差异在教育中的意义。(P27)

认知差异在教育中有重要意义。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并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P28)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的核心。性格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阐述性格差异在教育中的含义。(P29)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P30)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且是相对持久的,由反复经验而引起。

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P31)

人类学习除了获取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世世代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类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P32)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学习内容涵盖知识、技能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以及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P32)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和学习水平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并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简述联结学习的相关理论。(P35)包括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P35)包括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简述关于学习动机的多元类型和理论背景。(P56)概述如下:

一、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P56)主要包括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以及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二、简述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框架。(P59)涵盖了强化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以及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观点。(P59)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种,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而自我实现需求则是最高级的需求,涵盖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求。

四、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P6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五、深入探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61)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归纳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以及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三个维度。他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

六、解析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教学的作用。(P62)该理论的价值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心理特征以及从特定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的学习行为。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此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改善学生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七、探讨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P63-P66)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利用反馈信息妥善奖惩以及正确指导结果归因,都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状态,这样才能构建适当的问题跨度。

八、迁移的种类与影响。(P72-P78)迁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等。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等。迁移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习得经验概括化、系统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和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包括早期的迁移理论和现代迁移理论,如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等。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303659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