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 一、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测验要点概览

#### 1. 地理位置及其优势:

我国领土跨度广泛,纬度位置多样,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处于热带,没有寒带。这样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 2. 海陆位置及优势: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样的位置使得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我国海陆兼备,东部地区便于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得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为发展海洋事业提供了便利。

#### 3. 领土面积与邻国:

我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等。

#### 4. 人口概况:

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2.95亿。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 5. 民族概况: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分布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 6. 地形特点: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在开发和保护山区时,应注意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特别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 7. 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 8. 高原与盆地:

我国有众多高原和盆地,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 9. 主要山脉与温度带:

我国山脉走向多样,根据活动积温,可以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

#### 10. 干湿地区与农业类型: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干湿地区。不同的干湿地区对应不同的植被和农业类型。

#### 1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及地理现象差异:

一、地理气候与自然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这为我国的农作物及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生长环境。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因气候的多样性而各有特色。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服饰也因气候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例如,四川、湖南等地因冬季阴冷潮湿,所以喜欢吃辣椒;而南方人偏爱米饭,北方人则更喜欢面食。各地的建筑风格也因气候和地形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二、雨带推移与水资源分布

广州和哈尔滨分别位于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雨带的推移在我国是自南向北进行的。这导致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而北方则相反。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包括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等。

三、土地资源与水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多种地形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对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对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我国通过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措施来有效调控。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就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手段。

四、交通运输网络与工业分布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呈现出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铁路线路交织成网,连接了各大城市和工业基地。工业分布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沿线等地,尤其是上海、北京、徐州、郑州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

五、农业发展与工业布局

在农业发展方面,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在工业布局上,我国工业依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科技人员在工业中的比重大,产品更新快,这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 侧重点与发展方向

在我国,不同地区因其地理和资源条件的不同,在开发侧重点上有所差异。沿海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侧重发展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则更多地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而内陆地区则更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这样的布局既考虑了地区的特色和优势,也体现了发展的整体战略。

### 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生活

#### 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上海作为国内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通过优化调整工业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北京的中关村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其快速的增长速度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科技创新的步伐。

互联网技术的崛起更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新兴生活方式的出现,都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判断指南

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的部分题目及解析。在答题时,请仔细阅读每个选项,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 我国领土所处温度带为(请填写答案)。

答案:B.长江中下游平原。此处是中国的“鱼米之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请填写答案)。

答案:D.西北、华北、华南。这一选项描述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分布。

3. 北回归线由西向东穿过的我国省区顺序为(请填写答案)。

答案:A.云南、广西、广东、台湾。这反映了我国地理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以此类推,以下题目涵盖了地理知识的基础和进阶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关于我国铁路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A.东部稠密,西部稀疏。这一特点反映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也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

三、关于农业与工业的关联问题

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也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食物需求,也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而工业的发展则更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A选项为水运,B选项为铁路,C选项为航空,D选项为公路。

接下来是问题部分:

27题: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哪个产业?答案B选项为工业。

28题:下列哪个是属于轻工业产品?答案C选项为咖啡。

请注意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二、综合题

充分调动你的各种能力:手、口、眼、脑。勇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答问题。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与1990年相比,我国某些文化程度的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来说,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从15.88%下降到9.16%,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在每十万人中从1422人增加到3611人,增长了154%。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增长了39%和45%,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下降了4%。

接下来是二综合题部分,需要你运用读图技能来解答各种问题。共58分。

29题:请读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图,并完成下列问题。(7分)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文盲、半文盲率为6.72%。

(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为亿,占世界人口的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2)在每100万人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从1990年的增加到人。

(3)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30题:请看下图,并写出图中数字及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8分)

31题:请阅读长江水系图,并填写以下内容。(8分)

(3)③是水利枢纽,A支流流经的省份是。B支流所在的省份简称是。

(4)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某个河段。

32题:请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图,并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被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

(2)A与B的分界线接近某某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某一线。

(3)B与C的分界线接近某某毫米等降水量线。

(4)A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而B地区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农业区。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306694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