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复习时容易沉迷于手机的毛病,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为帮助你改掉这个习惯,我提供以下建议:
1. 删除或卸载手机上吸引你的内容,比如你喜欢的小说或游戏。当你拿起手机看到空空如也的页面时,就会失去再看的欲望。即使想重新下载,也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卸载,以此克制自己。
2. 复习时尽量不携带手机,特别是去图书馆时。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联系,就把手机留在家里,专心地看书复习。
3. 找一个朋友一起约定学习。你们可以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同复习几个小时后互相检验学习成果。
4. 晚上建议关闭手机。晚上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如果忍不住玩起手机,会耽误休息并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将手机关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要你坚持做到以上四点,相信你一定能够戒掉玩手机的习惯,专心复习,取得好成绩。
二、考试月如何控制自己不玩手机
生考试月是最需要专心复习的时候,却因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而分心。为克制自己不玩手机,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找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相互提醒、鼓励。你们可以一起制定复习计划,共同学习进步。
2. 卸载吸引你的软件如游戏、小说等,消除诱惑源。开始时可能会不适应,但习惯后你会发现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安排合理的考试月复习计划,让时间充实起来,没有空闲去想手机的事情。晚上可以在操场上散步思考,安排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考试月期间可能会有人沉迷玩乐,但希望你可以把握住这段时间让自己成长进步。
开始可能会觉得痛苦,但习惯后你会发现这样的日子很充实美好。
三、为什么不要禁止孩子玩手机
现在是电子时代,大人和孩子似乎都对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对于孩子来说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会对其学习和认知产生影响。虽然许多家长反对孩子过度玩手机,但对于是否应该禁止孩子玩手机存在不同看法。
我赞同不禁止孩子玩手机,因为我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欲望。我们生活在一个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的时代,孩子能从各种渠道接触到电子产品并被其吸引。严格限制孩子玩手机就像治水中的鲧,只会造成反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像禹治水一样,疏通而非堵塞。给孩子适当的出口,让他们适度使用手机来满足好奇心和欲望。
面对孩子玩手机的问题,许多家长常常感到困扰,不知如何应对。其实,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如何与手机和谐共处才是我们需要的解决之道。
要明确的是,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现代生活的常见工具。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那么,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手机又不让我们担心呢?
第一,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比如阅读、和小伙伴玩耍、接触自然等。这样,手机就仅仅是孩子娱乐选择之一,可以有效地将孩子从虚拟世界引导回现实生活中。
第二,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选择和决定权。比如允许孩子玩手机,但我们要约定好时间,让孩子自己定时。这样孩子会有更好的自我控制感,也能提升孩子的独立性和安全感。
第三,鼓励、肯定和赞美孩子。当孩子遵守我们的约定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的成长速度要先于孩子,至少要和孩子保持一致。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孩子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如果父母停留在过去的观念和方法上,就可能无法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
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分享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愁苦,并且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爱好。这样,孩子对现实生活感到满意,就可以有效避免沉迷于手机的情况。
结合我的经验来看,手机现在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对于孩子来说,手机可以用来学习、沟通、娱乐等。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控制好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内容。具体来说,要告诉孩子手机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安装哪些软件,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上限是多少,超过后要设定相应的惩罚机制。
我们要明白禁止孩子玩手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明白手机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我们也要理解手机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使其成为学习和生活的辅助工具,而不是阻碍孩子成长的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去学习和思考,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和孩子定规矩,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多陪伴孩子,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是现代社会的常见工具,我们不能禁止孩子使用它。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使其成为学习和生活的辅助工具。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孩子在不同阶段的需求。那么,孩子玩手机的心态和习惯该如何摆正呢?
让孩子玩好手机,把手机当成学习里的“好伙伴”,一开始父母就要做好以身作则的教育影响,比如“试着不把手机看的那么重要”,很多父母和孩子沉迷手机就是把手机看的太重要了,以至于时时刻刻是非手机不可了。
如何让孩子明白不要把手机看的太重要这个理?
面对孩子想玩手机、或者沉迷手机的时候,如果家长引导好主次关系,让孩子知道手机只是辅助、万事还需要靠自己的道理,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和手机的位置关系。比如,我们迷路导航的时候突然遇到山区无信号,当手机连不了网、无法指路时,就是一部毫无作用的砖块。
这个时候,想要走出困境就需要依靠自己的动脑和镇定,为了让孩子切身体会手机不是万能的道理,家长可以带孩子出门旅游乘机训练,有了切身体会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会降低很多,他们出门喜欢自己记路、不会做题时喜欢自己琢磨,而不是一遇到难题就去百度、就去问手机。
孩子看手机,无非是无聊和好奇里的消遣和尝试,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实际上洁白如纸,如果我们多陪孩子看一些有价值内容,你会发现孩子玩手机的内容也变得正能量,再加上现在很多APP都包含学习启蒙内容,如果孩子的学习方向不扭曲,相信在有价值内容的引导下,孩子身上的知识量也会越来越丰富?
那么,如何陪孩子看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呢?
陪孩子看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并不是给他们看古诗、表演和音乐演奏,而是随着孩子的兴趣和心意,去实现他们内心的所想所学。比如,您的孩子对画画、手工特别感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陪孩子看一些有趣的手艺人视频,或者陪孩子在手机上模拟画画,既能开拓孩子的兴趣思维、又可以在亲子共同参与里,感受到来自陪伴的关爱和体贴。
要知道陪伴孩子实际上是非常枯萎的一件事情,如果把手机视为陪伴里的一部分,实际这就是有价值的体验内容,更是有价值的收获满满。
当年的电脑,今天的手机。都能够毁掉孩子。玩物丧志,此之谓也。
前不久看到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品学兼优的生。因多门功课挂科。被浙江勒令退学。
这位生哭诉道:在父母的管教之下。自己很多年都没玩过电脑、手机。期间他沉迷手机游戏,仅仅是对以前的补偿。
我一个宿舍的同事,也从来不让他上小学的儿子玩手机。有次他儿子趁他们睡觉后,偷偷在被窝里玩手机。被同事暴打一顿。孩子受到惊吓后,以至于他孩子尿床了好几天。
所谓物极必反。当年鲧治水,只采用堵的办法。最终徒劳无功。
后来大禹采用疏与堵结合的方法,终于治水成功。
我允许孩子玩手机游戏。我甚至帮他搞铭文装备。后来儿子的段位从白银提升到钻石。儿子的同班同学中,他王者荣耀的水平不是最高,却是前三名。很多同学都很佩服我儿子。
【儿子班里里的王者荣耀高手被老师表扬】
让孩子玩游戏,是有条件的。
二、必须完成作业后,再玩游戏。
三、期末考试前一个月,不玩游戏。
以前孩子每天都玩一把王者。现在上五年级了,学习任务重。每星期只玩一两把。
我一二十岁时,天天去网吧,是因为家里没有电脑。儿子从小就有电脑。还有几个他爱玩的游戏。电脑对他来说,没那么新奇了。
我儿子从小就要过手机游戏,等他一二十岁时,对手机也不会那么的痴迷。
反观我同事的儿子。从来没玩过王者荣耀,同班同学探讨游戏问题时,他被疏远,被同学们看不起。性格都会逐渐扭曲。并且,一二十岁后,脱离父母的管教后,他肯定会极端痴迷手机游戏。
我觉得,要让孩子不沉迷手机。有两个要点:
二是培养孩子丰富的兴趣爱好。我儿子是魔方小达人。还学围棋。
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处理事情恰到好处,不走极端。既不能放任孩子玩手机。更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我在工作,电脑技能相对熟练,在工作单位较受到重视,被视为工作能手。
另一位同龄人,电脑相对生涩,没能快速适应现代化工作条件,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现在工作上基本已经荒了,重要工作领导只安排做副手。
其实我们学历相仿,学习一般也不会差太多,形成区别的原因是,我从小玩电脑,他没有。在我小时候玩电脑的时候,父母一辈视电脑为洪水猛兽,没因为玩电脑挨打。
现在的手机和当年的电脑一样,其实都是新兴事物,以后都是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手机刷媒体其实和看书一样,都是获取信息的不同方式而已,只要少玩王者荣耀,就不是坏事。
前两天带女儿打疫苗,发现防疫站改革了,人是前所未有的多,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
转了一圈没找到座位,我和女儿就来回的溜达。也是赶巧了,正好有位妈妈抱着孩子起身去排队窗口,我们便上前坐了下来。
当女儿想听故事时,如果她看到我手里拿着手机,她就会直接抢过去扔掉,嘴里喊着“不要手机”,让我陪她。这导致的结果是,我的手机已经换了三次屏幕。虽然我之前用过那么多部手机,但这部手机实在是太可怜了。
手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能够让我们与他人和社会保持联系。我们不应该因为怕孩子玩而弃之不用。关键在于人如何合理控制和使用它。我也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有多好。我只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够给自己和他人一些启示。
当女儿不到两个月时,我就发现她对我手机的亮光有反应。那时候我和先生两地分居,经常视频或发信息。女儿只要听到我对着手机说话,就不好好吃奶,总是扭头找亮光。
我想,我们大人拿着手机对着孩子拍来拍去,是不是也会让她感到无奈呢?于是,我当时就打算买一个不用手持又能拍照的相机。虽然我忘记了当时为什么没买,但此后似乎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全家统一意见——不当着孩子面看电视,不给孩子玩手机,新家装修后甚至没买电视。
我也放弃了自己生娃之前每天使用电脑的习惯。虽然有时候会用iPad,但通常是背着孩子。倒是手机,实在无法做到不开不看。上网购物、养娃攻略、读书、外界联系都是由手机来完成的,也通常是半夜三更蒙着被子在被窝里完成。
先生使用电子产品也通常是在孩子看不到的时候,比如在家不得不用电脑,也通常是在孩子睡着后在其它房间使用。
在使用手机方面,我会告诉女儿:“妈妈现在要打个电话”,“妈妈现在要看一下有没有快递”(不管有没有都要如实告诉她,如果有带她一起去取,取到后告诉她是因为妈妈看了手机知道快递到了我们才来取这样一个因果关系),“我们要不要用手机和×××视频等”。
我会告诉孩子手机是一个可以干什么的工具,而不是玩具。我对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都不感兴趣,甚至持反对态度,所以手机上也没有相关软件。她知道的软件就是微信和拍照。
我和先生的视力都一般,他近视我散光,对女儿视力的保护方面比较在乎。我们尽量不在晚上孩子入睡后开灯,如果必须开灯,也会开小灯。孩子的饮食也要注意,比如蓝莓、绿叶蔬菜等,对视力比较好,可以适当多摄取一点。还有,户外活动时间要足够,除非极恶劣的天气,尽量保持每天一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
虽然我已经尽量做到这些,但我依然无法确定女儿再大一点会不会跟我抢手机以及视力会怎样发展。我能做的是尽量高质量的陪伴她,引导她多读书,多去自然界长见识。至于众多过来父母担心的问题——孩子沉迷手机和电脑游戏,我乐观地认为: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就算女儿到了能够自行下载软件的年龄,视力也发育的差不多了,理解能力和自控力也比现在好很多。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