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潍坊历史中概览
本考试分为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共4页,第Ⅱ卷共3页,总分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以下是具体的考试内容指导:
1. 考试开始前,考生需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及试卷类型。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答案需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更改,请使用2B铅笔轻轻擦除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请使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一、选择题(共40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历史知识的选择题,请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1. 《周礼》中提到的金有六齐,反映了哪个方面的技术?
A. 甲骨文雕刻技巧 B. 青铜器铸造工艺
C. 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 铁农具制造技术
2. 古代潍坊地区的故事包括哪些内容?(选项中有几个故事)请判断下列选项中的哪些正确?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正确的组合是哪些?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组合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其他题目内容与原文类似,但选项和题干内容有所调整)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接下来的题目主要考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请仔细阅读题目材料并回答问题。具体题目内容和要求将在题目中详细列出。考生需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论述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分值较高,需要考生充分展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请认真作答。
一、长城的历史作用及意义
(1)据资料一所述,长城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抵御了外来民族的侵略,也确保了边疆地区的和平,同时还有利于沿线经济的繁荣发展。这些作用都为长城的历史地位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2)在材料二中,“新的长城”一词被两次提及。第一次的出现,是田汉、聂耳在《义勇军进行曲》中的象征性描述,它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成为民族的国歌。第二次的出现,则更多地指向了长城的实际功能与价值。它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其文化艺术价值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得益彰。
(3)依据材料三的描述,长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在于其悠久的历史、世界最长的军事设施的地位以及其高超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长城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影响力。
二、中西交流与时代变迁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两广总督在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中,与英方信函原文在陈述“使团”来华目的上存在差异。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于外来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尚待提高,也体现了旧势力对于新事物的难以接受。
(2)根据材料二,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态度显得盲目自大,他不仅拒绝了英方的贸易请求,更是对英方的友好表示出明显的拒绝态度。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和自大心理。
(3)材料三揭示了16世纪到18世纪期间英国的殖民扩张现象。英国通过授予贸易特权给殖民地贸易公司,甚至授予海盗以骑士称号,以支持其对外扩张。这一现象为英方后来提出与清朝进行贸易的要求提供了背景。
三、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大柳村的故事
(1)吴老太爷初到上海的经历,展示了物质生活的新鲜事物给他带来的冲击。他见到了汽车、摩天大楼以及穿着时尚的时髦少妇等新鲜事物,这些新事物都令他大受刺激。他的反应揭示了旧势力对于新事物的难以接受。
(2)材料二反映的现像是在特殊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受到了计划经济的制约。物资短缺和生产力水平不高是导致人们需要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的主要原因。
(3)大柳村人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过去的贫穷和简单生活转变为现在的富裕和现代化生活。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四、欧洲战争与历史启示
(1)材料一中提到的“导致了欧洲分裂”的大战主要包括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分裂。
(2)材料二中的主要内容是各国保证团结合作,共同对抗轴心国及其仆从国。这一宣言的发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为全球的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团结和合作的基石。
(3)材料三中提到的“欧洲联合”指的是欧洲各国在共同推动下的联合。这种联合的积极作用在于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加强了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同时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机遇。
一、历史试题概述
本历史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涉及多个历史知识点。考生在答题前需填涂个人信息,确保答题卡和试题准确无误。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答案需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第Ⅱ卷为解答题,考生需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中作答。
二、试题内容分析
1. 关于《周礼》中的“金有六齐”的记载,反映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2.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涉及,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击败匈奴、安定边疆等。
3. 农学家贾思墰提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这是北魏时期的重要思想。
4. “开元初……天下大理”的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强化皇权,而是与重用贤人、重视生产、提倡节俭等因素有关。
5.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反映了清朝名相刘墉的书法作品集,相关的书法作品集是《清爱堂石刻》。
6. 关于民族关系、商业贸易、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等主题的试题较多。
7. 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8.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部分官僚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9. 五四爱国运动中,潍坊地区的烈火首先燃起在潍县。
10. “军民一家人,鱼水情意深”的真实写照出现在八路军抗击日寇时期。
11. 抗战期间,潍坊地区活跃着的人民武装马保三是令日寇胆寒的主要力量。
12. 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颁布《人民共和国宪法》。
13. 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标志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14. 改革开放后,经过潍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济青高速。
15.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传入中国的是佛教。
16. 马克思称《独立宣言》为“推动了18世纪欧洲革命”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17. 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与俄国农奴制改革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8. 贝多芬创作的以拿破仑事迹为题材的作品是《英雄交响曲》。
19. 斯大林的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中、美、俄、日以及欧盟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含四道大题,分数分配为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和第24题各为若干分。总分为60分。
(一)第21题
长城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伸展,守护着的安全。如今,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提供的材料,概括出长城的历史作用。材料二中的《义勇军进行曲》体现了长城对于民族的象征意义,也描绘了人们的斗争精神。将现在的建设与历史上的长城相比较,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含义。
(二)第22题
当西方社会跃居世界文明进程的制高点时,中国却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阅读相关材料,理解历史背景下西方和中国交往的不同视角。材料一中英方的目的在陈述使团来华目的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当时中外交往的复杂情况。材料二中乾隆皇帝的回信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和对外态度。材料三揭示了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所采取的策略。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解读,可以理解历史背景下中英交往的复杂性。
(三)第23题
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材料一中描述了吴老太爷在上海见到的新鲜事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剧烈程度。材料二描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反映了当时物资短缺的现象。材料三则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四)第24题
(3)变迁:从贫困走向繁荣。这一过程得益于明智的决策和行动,具体表现为改革开放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1)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包括普法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只要答对其中两项即可获得4分。(答对得相应分数)
(2)某重要协议的内容是签约国承诺将全力以赴对抗法西斯,不会单独与敌人妥协。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共4分)
(3)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推动欧洲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共4分)
(4)我们认识到,战争和对抗只会带来双方的伤害和损失,而和平与合作才是实现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只要我们的观点合理,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言之有理即可得相应分数)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