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各民办学校自4月1日起开始接受小升初咨询,其中外地生源4月1日至22日报名,本地生源5月5日至17日报名。今年小升初政策有诸多变化,值得家长们关注。
2. 成都市教育局在2013年召开的“小升初”情况通报会上,明确了今年的几大变化。包括分地域报名、分两批时间进行报名以及17所民办校试行网上报名等。
3. 特别提醒家长们,学生在网上填写报名资料时,“奥数”等类似字眼将被屏蔽,作为敏感词汇。各民办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自主确定招生办法,可采取面谈、综合素质考核等多种办法选择学生。
4. 成都部分知名学校包括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等。
5. 其他一些学校如嘉祥外国语学校、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等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6. 还有一些其他学校如石室外语学校、西川中学等也参与小升初招生工作。
7. 成都市教育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唐萍说,今年成都民办学校“小升初”的第一大变化是报名学生将分为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两批,两批学生在报名及考核的时间上均不相同。
8. 第二大变化是针对以往只有一批报名的情况,从今年开始涉及网上报名的民办学校将分为两批报名。本地生源不能在外地生源报名时间内报名,反之亦然。
9. 今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17所民办学校试行网上统一报名,学生必须通过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未通过网上报名的,民办学校一律不安排参加考核,教育行政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10. 网上报名系统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即为学生家长提供各民办学校的招生信息平台以及查询平台,方便家长查询各学校的招生信息。
二、关于小升初压证后是否可以参加大摇号的问题
小升初压证后,学生依然可以参加大摇号。压证只是意味着学生不能去其他学校投简历了,但并不影响参加摇号。这个小学会为孩子报名参加成都的大小摇号。想查询摇号结果,可以上教育局网或心飞扬教育官网查询。
具体来说,各区的小升初对口学校有所不同。例如,成华区的小升初对口学校包括石室初中、猛追湾双语等;草堂小学的对应学校则包括树德实验(西区)等。如果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对口学校的信息,可以咨询所在小学或相关教育部门。
如果想要参加其他学校的补报名,可以尝试联系武汉一初慧泉中学等学校,看是否可以进行补报名缴费。如果无法补报,可以向所在学校的管理单位反映情况,提出补报补缴的要求。
四、成都市各小学对应中学解析
4. 锦西实验小学对应:金牛实验中学北区、通锦中学、铁中、十八中。
5. 九里堤小学对应:通锦中学、成都铁中。
7. 人北小学对应:成都八中、成都铁中、成都八中北区、树德实验中学西区以及人北中学等。
8. 沙湾路小学对应:金牛实验中学(北区)、成都铁中以及通锦中学。
更多小学对应中学详情如下:
9. 石笋街小学对应:十八中、二十中、通锦中学以及金牛实验中学等。
六、成都市小升初招生政策及注意事项
1. 小升初报名时间:每年5月第二周为小学升初中报名登记时间。
2. 初中学校新生入学班数公布:6月第二周统一公布。
3. 划片及微机排位:7月第二周,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划片或划片微机排位工作,并在社区、学校公布。
4. 报到手续办理:7月25日前,学生需到就读的学校办理报到手续。
二、义务教育法及其执行情况
小学生是法定的义务教育对象,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不可退学。任何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处理,涉及到的教育局局长、校长、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将承担法律责任。
一、成都市郫县犀浦镇中学小升初学费问题
1. 划片就近入学政策:成都市的小学和初中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学生按照住地分配到最近的学校,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交择校费。
2. 择校费解释:当家长不愿意孩子到分配的学校上学,选择其他学校时,就需要交择校费。转学也需要缴纳择校费。
3. 就近入学的解释:“就近入学”的“就近”是指离家最近的学校,但具体入学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划片情况和学位数确定。
小升初政策改革与实施
4. 近年来,成都市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不断优化小升初政策,努力实现100%的公办义务教育段学校划片就近入学。通过减少特长生招生比例、杜绝民办学校通过考试选拔学生等措施,有效治理了与择校有关的乱收费现象。
5. 为保证小升初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为入学登记、随机派位等提供保障。
6. 在初中入学方面,采取“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相结合的方式,为每所初中学校确定入学对象。其中,特长生招生需经省教育厅批准,并由市教育局统一要求招生资格、时间和程序。
7. 小学和初中新生的入学手续办理工作需在同一时段进行,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编班过程也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等多方参与,接受监督。
8. 针对一些特殊学校的小升初艺体特长生招生,成都市也做出了具体规定和限制,如2015年起,部分学校不再招收特长生等。
15、对于小学入学和小升初的过程,我们将实施规范的入学流程和阳光招生策略,并主动接受社会的全方位监督。各个区(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将通过各种形式,主动公开详细的政策内容,包括每所小学和初中的办学状况、划定的学区范围、招生计划、办理程序等重要信息,同时公开工作咨询渠道、监督举报平台和信访接待地址。在招生期间,我们会及时公布招生结果,积极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学校方面也会主动公开相关重要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公正。
16、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将严禁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将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入学依据,也不得在招生计划之外额外招收学生。民办学校则需统一报名和录取时间,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要求进行招生工作。任何学校都不得单独或与培训机构联合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培训班或补习班,也不得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的名义进行招生,同时严禁初中从小学各个年级选拔学生进行所谓的“特殊”培养。
17、我们将坚决制止个别学校收取择校费的行为,切断择校生与利益之间的联系,严禁通知家长到指定单位缴纳各种名义的择校费。
18、(一)强化组织实施。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建立一系列制度,如工作推进制度、划片决策制度、入学监督制度等。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则要具体负责,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一个科学有序、运转高效、公正透明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机制。各区(市)县的工作方案需要在2014年4月30日前报送给市教育局。
19、(二)加强监督检查。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管理与监督,重点纠正违规考试招生、随意接收择校生和乱收费的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督导部门要将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纳入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复查指标以及年度目标考核中,并对各区(市)县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如果发生违规行为,纪检监察部门需要严肃追究学校校长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的责任。
20、(三)强化宣传引导。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围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具体办法,利用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和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家喻户晓。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科学的教育理念,让社会各界了解免试就近入学对适龄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益,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