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榜考生心理辅导方法
每年高考结束后,成绩公布时总会有考生金榜题名,也有考生名落孙山。对于落榜的考生,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出发呢?以下是一些针对落榜考生的心理辅导方法。
父母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高考失利,父母难免会产生失望、焦虑和担心的情绪。父母要尽快从孩子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接纳孩子的失败,以宽容平和的态度给予孩子适度的关心和关注。这样才能缓解孩子的愧疚和自责,帮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
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曾经的失败经历,让孩子认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小树必须经受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传递父母无条件的理解、信任、宽容、关注、支持和鼓励,给孩子一个正确认识失败的机会,把高考失利的经历变成一次挫折教育。
第三,要帮助他们寻找考试失误的原因,鼓励其中的有志者做好明年再考的准备。或者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方向,让他们在新生活中找回失去的自信。
家长和老师应以宽广的胸怀安抚他们,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过分看重结果。落榜有各方面的原因,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还有很多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因此没有必要过分内疚。今后的路还很长,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从失败走向成功。
在孩子高考落榜后,家长需要注意避免雪上加霜的做法。不要把自己的“面子”问题强加给孩子,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不要过于关心或冷淡处之。要认真观察孩子的情绪过渡期,远离各种不利环境。让孩子懂得任何事过去了就不要多想,多想也于事无补。
二、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对于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你有严重的心理困扰,比如夫妻关系不好、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去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如果你只是想提高自己的心理技能或者帮助别人,那么可以去学习心理咨询技能。
现在没有统一的证书可以考了,各个协会都有自己的证书项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相对比较权威,一些企业和大中院校可能比较认可。
第三,心理咨询行业没有准入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开心理咨询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才能接到来访者。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只能做心理疏导。一般涉及婚姻困扰、亲子教育、人际关系、童年创伤、职业选择及情绪困扰等方面。
考过基础证书后并不能直接接个案,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学习和演练才能正式上岗。找一位好的老师进行督导非常重要。在心理咨询行业中找到一个好老师可以说是你的幸运所在。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7、从完全不懂的小白到成为一个新手心理咨询师,大概需要1-3年的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你每天能在这个上面花多少时间。在这1-3年期间,你可能没有任何收入,还得付出1-5万不等的费用去学习,对于经济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学费都付出不,或者整个家庭还要靠你养家糊口,那么建议尽早打消成为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念头,你可以慢慢学习,成为业余的、兼职的心理咨询师。
8、心理咨询并不会让你大富大贵,但是如果做好了,至少维持中等水平的收入,千万不要听一些广告说月入2万,轻松高薪等等,只有做得非常好的咨询师才能月入几万。但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可以让你一辈子不失业、有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为幸福,这是最大的收获。
9、心理咨询师必须要不停的学习,要使自己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人格,你咨询主要是通过你的人格去影响来访者,技术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10、现在市场情况下,心理咨询师还必须得学会宣传自己,例如学会讲课及写作等等。心理咨询师的境界是无限的,所以不存在完美的心理咨询师,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学习阶段-实习阶段-新手阶段-成熟阶段-专家阶段-大神级阶段-永无止境阶段。一旦选择这个行业,那就不停地学习学习学习吧,心理咨询行业欢迎你。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疏导哪里最好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高中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
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明白了上述道理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复习和备考,但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我们要认识到,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高考前正常的表现。就像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只有平时努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还要注重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害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父母望子成龙,期望孩子能考上,考上好。但这样一来,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能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可以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考试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