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一、广西梧州义务教育及幼儿园寒假时间

1. 2023年至2023学年上学期,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自2023年1月7日起放寒假。

2. 普通高中自2023年1月14日起放寒假。

####二、期末工作安排及寒假安排

1. 全市中小学的秋季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将调整至春季学期开学初进行。

2. 全市幼儿园自2023年12月24日至学期结束,幼儿居家学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从这天起至学期结束居家学习。

3. 高一、高二年级从2023年12月31日至学期结束居家学习。高三年级可自愿选择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至2023年1月13日,然后从2023年1月14日起正式放寒假。

####三、备考建议及策略

针对期末考试,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 做模拟题提高熟练度:在考试前两周,每两天完成一套模拟卷子,最快速度完成并凭第一印象答题,以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特别对数学题型进行再次熟悉。

2. 复习时间安排:最后几周复习时,按照各科考试时间来安排,保持做题兴奋点与该段时间一致。

3. 建立自信心态:以高考为例,将高考视为展现能力的舞台,尽全力发挥水平,避免紧张情绪。

4. 考试策略:遇到难题时先跳过去,完成所有题目后再回头解决。检查试卷时,确保所有空白或缺失的题目都已完成。选择题一定要读完所有选项再作答。

5. 重视“集错”:在复习中,一项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收集错误题目,这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6. 作文学习:对于作文学习,提高成绩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一个规范的框架,并加入创造性的发挥。阅读各类文章时要注意其内涵,不仅限于课本内容。多读、多写、多观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历史学习也需要深入理解,减少对答案和老师的依赖,自我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四、状元心得与学习方法

多位状元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方法如下:

1. 多读书、多写作、多观察是提高语文和历史学习的关键。不仅仅是课本内容,任何有价值的文章都值得一读。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锻炼,反复修改以提升写作能力。

34、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其实都是由这些基础知识构成。要想学业有所成,就必须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基础知识的应用在考试中变幻莫测,但无论题型如何变化,其本质都是源于基础知识。掌握了基础知识,解题时就不会感到困难,而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35、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与同学讨论的习惯。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消化吸收非常重要,自学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一定要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知识掌握得会更加深刻。

36、总体而言,学习是一项需要付出努力的"苦差事"。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商,更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大家的智商相差无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合理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37、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双基"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较少涉及。教学方式上以模仿性练习为主,导致学生创造力薄弱。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只能应对"熟题",对于考试中的"新题"往往束手无策。教育的重点应该从"双基"转向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

38、传统教育采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虽然注重"双基训练",但却忽视了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这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体系零散,无法融会贯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老师提出了"基本方法"的概念,试图将综合问题分解成重点部分,再按需取法。这种方法仍然是"布鲁姆"方法的高级形式,对于新题型的应对仍然不够灵活。

45、对于考生而言,"知己知彼"的准备非常重要。通过复习和考试的磨炼,考生应对自己的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高考的新动向和知识考查点也要了如指掌。这样就能更加冷静地展开高考复习。此时的重点应该是夯实基础和查漏补缺。

52、在临考前的日子里,应该有效利用时间争夺遗忘的记忆,不断修补各科知识漏洞。同时也要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高考。

54、高考前夕,快速地翻阅讲义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寻找一种在考场上挥洒自如的感觉还可以让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高考。

56、叶欣同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关键性要想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个人的努力和坚持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54、毕业于四川省成都七中的叶欣,现在是清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

57、无论是复习还是心理调适,叶欣都强调考生要避免过度放松。她表示,如果长时间处于自然状态,考试时可能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

58、叶欣分享了一些同学在最后阶段的复习策略。他们采取了“休闲重于复习”的方法,但在进入考场时发现难以迅速进入解题状态,思维也不如以往灵活。这导致他们在高考中的成绩不如模拟考试。

59、叶欣认为,多做试题是复习的良方。她透露,在高考前的十天里,她几乎每天都完成十套试卷,以纠正自己审题不清、粗心等缺点。

60、叶欣强调,做足够的习题对理科考生来说是有益的。就像学游泳离不开水一样,“多做”也是通向优异成绩的路径。

61、在做题过程中,叶欣提醒考生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追求数量,要彻底弄懂吃透;二是要以考试的形式训练解题,模拟真实的考试场景。

62、叶欣提醒大家,所有这些努力都必须建立在不打击自身信心的基础上。如果因为几次练习不如意就灰心丧气,应该适当减少练习数量和降低试题难度。

63、对于考前的生物钟调节,叶欣建议考生不要刻意改变平时的生活规律,只需遵循惯有的作息习惯,便可精力充沛地迎接挑战。

64、如果在进考场前感到紧张或束手无策,叶欣建议考生可以随便阅读相关书籍,这既能缓解紧张情绪,又能提前进入考试思路。

65、家长在孩子考试结束后,应避免询问涉及考试内容和结果的问题,而是应该关注孩子的证件、文具是否准备妥当,以及督促孩子进行午休等。

66、许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高考复习阶段应该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对于薄弱科目要对症下药,而对于强项学科则可以作为杀手锏提高分数。

67、在复习方法上,他强调了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的重要性,而非陷入“题海”战术。

68、孙海萍分享了自己的考试经验。她表示每次考试都会有遗憾,但只要以平常心对待,再考一次可能会取得更高分数。她特别提到了历史和语文科目的复习方法及自己在语文科目的失分经验。

69、孙海萍认为自己的成功主要归因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她表示不要因为一科考得不好而影响其他科目。

70、孙海萍还是日语高手,在1998年12月就通过了日本语能力一级考试。

71. 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日常的学习计划,孙海萍也特别感谢了班主任的指导,尤其是在思想上的引导,让她在高三时期保持了拼搏精神。

72. 除了个人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她还强调了各科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因为某一科成绩好就忽视其他科目的复习。

73. 接着,文章列举了高考时的“六要六忌”,详细解释了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和心态调整的重要性。

记者:你觉得你的努力程度如何?

孙海萍:相比于那些贪玩的同学,我算是比较努力的。但与那些夜以继日学习的同学相比,我还不能算是特别用功。

我认为学习需要有兴趣和效率。我每天晚上十点半睡觉,早晨五点起床。男生在学习方面有时会因为体能充沛而学习效率高,但我发现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女生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学习一分钟就要有一分钟的效率和成果,而不是无休止地拉长学习时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窍门,提高学习效率是关键。

记者:一般女孩数学方面可能稍显薄弱,你在这方面有何看法?

孙海萍:我并不认为男生在语言学方面就一定笨拙,女生在数学方面就一定不如男生。我觉得性别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主要的差异还是在个人。我爸爸喜欢数学,在这方面对我进行了培养,所以我在数学方面还可以。我们班也有很多男生在文科方面学得特别好。说女生数学差是社会的偏见。

记者:你获得了吉林省文科第一名,为学校和女同学争光了。

孙海萍:其实更多的是为学校争光。

记者:在性格成长和高考准备过程中,你感到父母对你有什么帮助吗?

孙海萍:小时候父母的帮助很大,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帮助逐渐减少。我十二岁就去长春上学了。父母曾教育我,女孩子要稳重,不要过分追求外表,要专注于学习。他们也告诉我不要交男朋友,专注于学业。我爸爸会教我数学,妈妈则告诉我生活方面的知识。

记者:你考试前一天晚上的休息情况如何?

孙海萍:我很快就能入睡,不太把考试当成一回事,保持轻松的心态。

记者:根据你的经验,你对2000年的考生有什么建议?

孙海萍:我认为文科重要的是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文科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很紧密,不能只看书本,也不能脱离书本。心理素质非常重要,不要怯场,调整心态至最佳。对于综合考,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十分重要。我高考加试的是物理,但在综合考前,我也会复习高一高二的化学知识,因为理化是不分家的。拓宽知识面很重要,但题海战术并不奏效。我每天利用晚饭时间看新闻,获取时事信息,并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这些时事或生活现象。去年是第一届综合能力考,许多同学过于紧张,找了很多参考书和习题册,但其实综合考并不会很难。我只是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每做完一套题都会做自我总结和归纳。

还有一个故事关于欧阳图,他是广西省的理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计算机系。他因为眼睛不太好,常常只能待在家里听书识字。尽管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仍然通过自学取得了不少成就,并在学习上一直游刃有余。这个小男孩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方法,即使面临困难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321531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