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
1. 个人礼仪教育
幼儿的个人礼仪主要包括外表整洁、穿着得体、形体姿态规范等方面。具体来说,包括洗脸、刷牙、漱口等日常清洁习惯,以及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和装饰美化的知识。形体姿态的规范也十分重要,如坐、立、走、吃、喝等日常行为的规范。
2. 亲子礼仪教育
亲子礼仪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交往时应注意的礼仪规范。这包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及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交往规则,如请求帮助、应答、敲门、就餐、做家务、感恩长辈等。
3. 师幼礼仪教育
师幼礼仪教育则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具体内容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和离园告别等。
二、礼仪教育的意义与影响
1. 培养生活常识:通过礼仪教育,幼儿能够懂得诸如如何称呼他人、问候别人和如何与别人交谈等生活常识。
2. 道德教育:礼仪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等道德规范,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道德自律能力。
3. 传承文化: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通过礼仪教育,幼儿可以了解并传承民族的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
4. 培养习惯与纪律:良好的礼仪行为有助于幼儿在公共场合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注意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幼儿大班礼仪教育的总结与反思
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重视传统美德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礼仪教育被放在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幼儿大班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礼仪教育活动,孩子们逐渐变得有礼貌、懂规矩。
1. 教育成果
通过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孩子们把爱护小弟弟妹妹变成了一种责任。通过敬老爱老活动的开展,虽然部分环节存在家长配合不够和老师检查督促不到位的问题,但总体上孩子们已经把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2. 反思与建议
(1)教师方面:建议教师深入学习家长必读内容,提升个人知识和能力,做家长的导师,在家长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以组织小型的家长会,促进家园共育,让家长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工作。
(2)教育阶段划分:礼仪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改变,逐步养成习惯;第二阶段是孩子改变,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第三阶段是家园共育,让家长重视并配合幼儿园工作,最终实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全面的品格人格性格。
(3)及时总结与反思:鼓励各合作园及时做好礼仪教育的总结和反思,并发送至指定邮箱。只有及时总结反思,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前行。
3. 下一步计划
本学期主要学习的礼仪包括吃饭前后要做的事、上下车、购物、看电影、坐公共汽车、坐飞机、坐火车时的礼仪。下一步计划将继续深化这些礼仪教育,并通过故事、三字儿歌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将继续开展早上颁发礼貌之星的活动,评选文明礼仪先进班级,持续、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在幼儿教育中注重礼仪教育的融入,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比如,在组织语言活动《上学途中》时,我们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图片,讲述小熊的所作所为,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这么做”和“为什么感到快乐”,通过这样的讨论,孩子们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这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我们还通过歌曲欣赏,让孩子们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会得到大家的赞扬。
我们每周都会安排至少一次的礼仪教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并结合礼仪教育的渗透,使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明白一些道理,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我们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礼仪的形成,规范孩子们的礼仪行为。礼仪教育具有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规范而不加以实践,是行不通的。我班利用各种机会为孩子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如在升国旗时进行礼仪教育,要求孩子们按照规定的礼仪规范来做。在大门口进行礼仪接待时,我们也让每个孩子参与进来,按照幼儿园的规定来做。经过实际的训练,孩子们在礼仪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还重视家园互动教育,养成孩子们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石,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本学期,班级教师积极与家长交流,家访了多位幼儿家长,召开了多次家长会。通过交流,家园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由于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孩子们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同时也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使家长了解并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这样,家长就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由于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孩子们的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进步。基本礼仪方面,孩子们养成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交往礼仪方面,孩子们待人有礼、举止大方得体;幼儿园礼仪方面,孩子们会主动向老师、同伴问好、道别,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一学期的规范要求使很多孩子改掉了不良习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礼仪行为不仅逐渐成为他们的内部需求,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期待着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习惯在幼儿园扎根、在家庭成长、在社会结果。
我们教师首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和礼貌用语,为孩子营造一个礼貌的氛围。接着,通过展示大班孩子的游戏和活动,向中、小班孩子介绍普通话及礼貌用语的使用。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班孩子的交流范围得以扩大,他们在老师和大班孩子的示范和熏陶下,很快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如“对不起”、“谢谢”等。
习惯养成需要经历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达到主动的过程。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反复运用,使文明礼仪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言行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培养文明礼仪交流习惯,及时鼓励、提醒幼儿。例如,早上孩子们未能主动问好,教师需主动上前有礼貌地示意问好。当孩子们不小心伤害别人时,教师需用温和的语言和眼神提示他们主动道歉。在节日活动中,我们也会融入文明礼仪教育。比如国庆节期间,我们会通过教授有关国旗、国徽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伟大,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重阳节时,我们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孩子们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并培养他们的关爱老人的情感。
我国古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反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塑造优秀人物中的作用。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此我们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栏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等手段,转变了教育观念,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到一日活动的始终。我们更加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好习惯。在尊重幼儿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基础上,我们将好习惯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幼儿大班没有安排到自己的孩子礼仪教育的内容,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商谈解决。幼儿时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还推荐家长阅读幼儿大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以及2017年的幼儿园中班礼仪教育工作总结,以获取更多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