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一、保险精算师考试概览

以下是保险精算师考试的时间表:

4月11日:9:00-12:00,考试科目为数学基础Ⅰ

4月12日:9:00-12:00,综合经济基础

4月13日:9:00-12:00,生命表基础

其他日期及科目依此类推。

考生需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和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还需熟悉概率论、数理统计及应用统计的相关知识点。

二、考试重点及教材推荐

考生应熟悉保险精算学中的关键概念,如利息理论、债务偿还、债券及其他证券等。还需了解利率风险的估算,包括久期、凸性及其在债券价值分析中的应用。推荐的教材为《利息理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等。

在保险风险模型方面,考生应深入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模型,如短期个体风险模型、短期聚合风险模型、长期聚合风险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相关性质。还需掌握效用函数与期望效用原理及其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以及随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对于损失分布拟合的一般统计方法也应有基本的了解。

三、生命表及相关内容

考生应掌握生命表的结构及其度量指标,熟悉纯保费(趸缴、均衡)、责任准备金(均衡、修正)、总保费、多元生命函数、多元风险模型等主要内容。还需能够熟练运用精算现值的概念以及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推荐的教材为《寿险精算数学》等。

《风险理论及其保险应用》:

长期聚合风险模型(约占20%分数比例):涉及连续与离散时间盈余过程、破产概率、总理赔过程、最大损失过程等内容,还包括调节系数、再保险和分红保险中的风险模型及其性质。

B.效用理论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约占20%分数比例):涵盖效用与期望效用原理、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等基础知识,并深入探讨效用原理在保险定价、最优保险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C.随机模拟基础方法(约占10%分数比例):介绍均匀分布随机数与伪随机数、随机数的产生方法,以及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的模拟应用等。

《风险理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修订版):主编吴岚王燕,内容涵盖第四章至第八章,预备知识包括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数值分析等。

A.生存模型及其估计(约占40%分数比例):要求考生掌握生存模型的性质、特征,以及由样本数据估计生存模型的各种统计方法,如传统的精算方法、矩估计方法等,还包括大样本数据下年龄的处理及暴露数的计算。内容涵盖生存模型的概念及数学、表格生存模型的估计、年龄处理及暴露数计算等。

B.人口统计(约占25%分数比例):要求考生掌握死亡或生育的各种测度指标、三个人口统计模型的特征及相关计算等。还需掌握利用插值模型、几何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人口数据的估计方法,以及人口规划的方法及相关计算。还需熟悉表格数据修匀和参数修匀的各种方法。主要参考教材包括《生命表基础》。

考试形式:客观判断题和主观问答题。

寿险基础(分数比例:15%-25%):考生应掌握寿险的主要类型,包括普通型人寿保险和新型人寿保险,并熟悉保单现金价值、保单选择权、资产份额、保单红利等特殊概念。还需了解特殊形式的年金、家庭收入保险、退休收入保单、变额保险产品等相关内容。定价的基本概念、寿险定价的主要方法以及资产份额定价的过程也是考试重点。参考教材如《寿险精算实务》。

C.评估及偿付能力监管(分数比例:25%-35%):涉及不同视角下的准备金、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评估方法、内含价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等。考生还需了解利率敏感型寿险的评估、年金评估、变额保险的评估及应用,以及偿付能力监管的相关内容。

养老金(分数比例:10%-20%):涵盖养老金计划的基本概念、精算成本因素、给付分配的精算成本法等内容。还包括递增成本的个体成本法、均衡成本的个体成本法以及聚合成本法等。

非寿险精算及再保险原理(分数比例根据具体考试要求而定):涉及费率厘定方法、经验费率、责任准备金评估方法等。其中,费率厘定包括纯保费法和损失率法,经验费率涉及完全信度与部分信度、Buhlmann模型与Buhlmann-Straub信度模型等。再保险部分包括再保险合约的定价和责任准备金评估等。参考教材包括《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实务指南》、《非寿险精算学》以及《再保险精算实务》等。

考试形式为客观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及综合解答题。考生需掌握非寿险精算和再保险的一般原理,以及费率厘定方法、经验费率等内容。一、费率厘定与精算学习内容

(一)费率厘定:主要依据杨静平所著的《非寿险精算学》的第六章和第十章,详细研究费率的设定与计算。

(二)经验费率:参考杨静平所著的《非寿险精算学》的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探讨经验费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三)准备金评估:主要依据《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实务指南》的前七章,深入学习准备金的计算与评估方法。

(四)再保险精算:依据高洪忠所著的《再保险精算实务》前七章和第九章,了解再保险精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关书籍介绍:

《非寿险精算学》孟生旺、刘乐平编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非寿险精算原理》高洪忠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二、考试形式与内容

考试将包括客观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多种题型。考试内容不仅包括《非寿险精算学》等书籍中的精算知识,还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和财务会计基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一)经济学部分:

1. 微观经济学(分数比例:25%)主要涵盖供给和需求理论、市场均衡价格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如完全竞争、完全垄断等)以及市场失灵与的作用理论。考生需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了解经济事件的结构并对基本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

2. 宏观经济学(分数比例:15%)主要涉及国民收入的核算、循环和决定等内容。考生应熟悉重要的经济模型、假设和政策,了解它们与经济周期和商业周期的相互关系。

(二)金融学部分(分数比例:40%)

金融学部分包括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考生应掌握货币、风险与收益和金融资产定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主要的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点,以及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组织形态和基本性能,了解基本的金融调节政策。

(三)财务会计基础部分(分数比例:20%)

包括公司(特别是金融机构)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如基本理论和财务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熟悉资产和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三、核保师考试时间及核保相关知识

核保是保险公司风险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投保人提交投保单后,保险公司将由核保部门进行核保,核保有着完善的流程和手册,需要了解投保人的过往、近况、个人、健康、工作、习惯等一切可能影响其死亡率和伤残率的情况。正常承保是每个人所期望的,说明身体健康,符合保险公司的核保要求。关于达尔文易核版的购买信息、核保与理赔的详细内容、以及财产险核保的标准和流程等相关知识,将在考试中有所涉及。

四、保险从业资格考试与保险产品选择

在参加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之前,模拟试题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需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保障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在购买保险时,核保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了解清楚保险产品的核保标准和流程。

五、财产险核保揭秘

财产保险核保是指财险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投保人的申请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在核程中,需要评估保险财产的主要风险隐患和关键防护部位及防护措施等。对于不同的保险产品,核保的标准和流程也有所不同。

六、女性在养老保险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女性在规划养老保险时,可以先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之后再根据自身需求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在购买养老保险时,需要注意年龄条件、缴费年限和领取方式等细节问题。人身保险核保的关键要素及其实践应用

保险核保的要点之风险考量因素所谓寿险风险,实指那些可能对死亡率造成直接影响的各种要素。具体说来,不同年龄层、险种选择以及保额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除了年龄,性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平均寿命,排除妊娠期影响,通常比男性更长。

二次核保的必要性源于部分投保人可能未如实提供信息。为了更全面地保障投保人的权益,部分保险购买者会选择同时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重疾和医疗问题。例如,陈先生连续五年缴纳保费后,第六年因病住院,通过医疗险成功获得理赔金。然而在第七年续保时,他需要再次经历核保流程。

关于保险核保的详解,保险核保实际上指的就是保险公司对投保申请的审查评估。此过程决定了是否接受这一风险进行承保,以及在接受的情况下如何设定承保条件。在核程中,核保人员会根据标的物的不同风险等级来设定相应的承保条件,这有助于保证业务的品质和保险经营的稳定性。

三、精算师资格考试相关证书及其获取条件

要获得准精算师资格需满足以下条件:

对于寿险方向,考生需通过F1L、F2L、F3以及F8科目的考试,并至少在F4、F9和F10这三门科目中通过一门。而对于非寿险方向,考生需通过F1G、F6、F7以及F8科目的考试,并在F2G、F5、F9和F10这四门科目中至少通过一门。

中国精算师考试的形式与证书获取方式如下:

考试形式包括标准试题和笔答题,采用学分制。考生需完成所有基础课程考试并累积满270学分,方可获得准精算师考试合格证书。高级精算师课程考试共需130学分,其中必考90学分,选考40学分。

考生在完成所有课程考试后,还需符合专业训练要求。考生需由一位资深的中国精算师进行指导,并在专业领域工作两年时间,同时提交一篇专业报告并通过答辩,方可获得精算考试合格证书。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中国精算师考试相关资料

2. 百度百科—中国精算师专业解析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541889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