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一、山东省实验中学全面招生问题探讨

1. 自从2001年实验中学首次在全省范围内招生,所有学生都被安排在东校就读,直到2009年停止这一招生政策。

2. 到了2015年,山东省实验中学开始只接受济南市的学生报名。只要是在济南市范围内(包括平阴、长清、济阳、商河、章丘、历城等区县)就读的合格初中毕业生,满足一定的学业成绩要求,都具有报名资格。具体的报名资格包括初中三年的日常学习成绩、基础性发展评价等级,以及地理、生物、历史、思想品德、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

3. 关于2015年的招生计划,山东省实验中学计划招收3050名学生,其中指标计划为2020人,统招计划为1030人。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但因设立了航空班,所以总招生人数增加了50人。

4.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济南的招生政策发生了两大变化。首先是取消了择校生,将择校计划纳入了统招计划。在统招录取时实行了平行志愿制度。平行志愿的录取原则主要是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顺序进行。

二、广州高中录取分数线动态及普高招生政策解析

随着时光推移,广州各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也在不断变化。参考近三年的分数线来看:

1. 华南师范附属中学的分数线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三年平均分为723分。

2. 广东实验中学和广东广雅中学(本部校区)的分数线也相对稳定,平均分分别在722分和717分左右。

3. 广州市第二中学、第六中学的分数线也有一定参考意义。具体数据可详查官方发布的信息。

广州市的普高招生考试安排也相当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语文、数学等十个科目,考试形式和时间都有严格规定。考生需要注意各类科目的考试时间、考试形式和考试要求,以免错过重要的考试信息。同时关注最新政策动态和政策变化也是考生必须要做的功课。

三、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易混淆知识点梳理与解读

对于即将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了解易混淆知识点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解读:

有意后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例如,考试不及格或挨批评。

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例如,避免受惩罚,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

泛化:对类似刺激作出相同反应。例如,小孩子害怕打针,一看到白衣服就害怕。

分化:辨别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怕狗,但是只怕藏獒之类可能会咬人的狗。

思维定势: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个桌子有4个角,砍去1个角,一般人会认为还剩三个角。

功能固着: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例如,叉子一般用来吃面,很少有人想到它还可以用来切水果。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教学前,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教学中,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口头提问、小测验、课堂提问。

总结性评价:教学后,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

演示法:主体是老师,老师演示。

实验法:主体是学生,学生做实验。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起主导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学习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学问题的著作。《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liè)等、藏息相辅等。

孔子思想:有教无类、学思并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稳固执行等。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本质是启发式教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开设教育学讲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35、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学前期(3~6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在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37、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38、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水平迁移是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影响,垂直迁移是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9、扭伤24小时内冰敷,24小时之后热敷。

40、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觉的、想象的、的)、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

41、德育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2、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练习法(实践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品德评价法。

43、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4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5、班集体的核心形成阶段是教学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组织比较健全。

46、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3)成熟期-集体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

47、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48、道尔顿制,指教师不再上课面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主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49、特朗普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把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20%)和个别教学(40%)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50、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如果个体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趋向,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如果很容易获得成功,反而会减低他的学习动机。

51、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认为归因的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的三个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性。

52、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53、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4、诊断性评价,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等而进行的评价。

55、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立意技巧:关键词法

最常见的立意方法—关键词分析法,具体步骤为:

(1)找关键词:通常为材料中可以概括全文含义的词汇,多为名词、形容词。

(2)找逻辑关系:确定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关键词确定文章立意。

(3)解析关键词的含义:把文章关键词转化为与主题相关的词语。

(4)确定立意:积极向上;不过度引申;能概括材料。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325437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