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近期,各地中考时间陆续公布,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说,关注最新消息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考相关信息,特地为大家汇总了近期各地中考时间及报名时间。

在吉林省,中考生物、地理科目的考试也备受关注。根据教育厅的通知,今年中考的生物和地理科目的考试时间定于6月某一天进行,具体日期将由各市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二、各地中考政策及录取情况

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年中招考试的安排。其中,中招考试时间为6月22日至24日,各学科命题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河南省还实行了网上统一录取的方式,确保了招生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乐山市教育局也发布了关于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政策。乐山市的中考包括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两部分。其中,中考的网上报名工作已经启动,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和志愿填报。乐山市还实行了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

三、考试内容与评价方式

在考试内容方面,全省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等。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将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也将纳入中招统一管理。

在评价方式上,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等因素。例如,学生的运动与健康素质测评结果将按满分70分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招生录取及注意事项

在招生录取方面,各地将根据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划定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各学校还将根据考生的中考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择优录取。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服务平台查询录取结果,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考生将视为主动放弃普通高中学业资格。

还需注意各地的新政策及特殊情况。例如,部分地区开展了招收彝语文特长生的试点工作,为传承和弘扬彝族优秀文化提供了支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认真选择,一旦被上一批次录取则不再参加以后批次的录取。

五、总结与展望

普通高中招生志愿填报指南

在填报高中招生志愿时,第一批次设置了两个志愿栏,不限制公民办学校。乐山一中等特定学校的报考需在第一批次填报志愿。其中,特定区域内的考生需注意,五通桥中学、峨眉二中和犍为一中的五通桥区、峨眉山市、犍为县本地考生需在第二批志愿一栏填报。

第二批志愿则设置了五个志愿,仅限市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考生按志愿顺序填报。各县(市、区)的考生需根据所在区域及学校情况,在相应栏内填报志愿。

第三批志愿只有一个,适合五通桥、夹江等地的牛华中学和夹江一中的本地考生在此批次填报。关于中考成绩,继续以等级形式呈现,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具体分值以及考试等级标准与去年保持一致。

在中考方面,各科考试科目成绩依然以A、B、C、D、E五个等级呈现。评分标准明确,E等级为不及格,其余等级按分数从高到低划分。对于在市、县(市、区)域外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往届生,需按规定进行报名资格认定,并完成网上报名和志愿填报等流程。

2023年岳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在6月18日至19日举行,而体育考试则需在5月30日前完成。考试科目和形式有所调整,如语文、数学、英语实行分堂闭卷笔试,而体育与健康则采用现场统一测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在考试命题方面,依据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文化素养、思维过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要求科学、公平,并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关于学生报名,全市所有八、九年级在籍学生必须参加中考。外省、外市的学生若随父母户籍或实际居住地迁入我市或因父母工作调动迁入我市,可申请参加中考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报名信息和考试收费需按省相关规定执行。

各学校还需组织必测科目和选测科目的考查,考查成绩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继续执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形成学校、家长与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河北省教育厅也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强调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地教育局确保考试安全、平稳、顺利举行。

各地区的中考政策和流程有所不同,考生和家长需根据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定,认真填报志愿,参加考试,以期取得理想的成绩。

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在2023年5月15日以后进行。

升学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分值和组织方式,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1)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道德与法治45分(其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在文科综合科目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命题范围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道德、法律和国情的教学内容和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统编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常识(试行)》(初中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教学内容。

(2)考试形式。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分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测试)、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形式。各科考试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中,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要求考生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抄袭或相互借阅教科书。

(3)考试时间。河北省202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时间安排为:

(4)普通高中学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技工学校招生使用同一套试卷。

考试办法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冀教基〔2014〕11号)中的附件10进行。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于2023年5月底前进行。

二、严格规范升学考试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要严格执行我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成绩发布的有关要求,不得向初中学校提供中考成绩;不得向初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统计公布各县(市、区)及所属初中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不得以中考成绩对各县(市、区)及初中学校进行排名排队;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各县(市、区)及初中学校进行中考表彰奖励;不得以中考成绩为标准奖惩局长、校长、教师等。初中学校不得宣传中考分数、中考排名、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得在校内外任何位置摆放、悬挂、张贴关于中考成绩的条幅、宣传板等宣传物品,不得在学校官网等网站发布本校中考分数、中考排名、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信息。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要协调当地宣传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网络媒体,增强中考政策宣传的主动性,加强对考生的信息服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做好政策解读、志愿填报、信息查询和温馨提示等服务工作。适时开展招生预警或案例宣传,提醒考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

三、保障特殊群体平等考试升学权利

(一)保障残疾学生公平参与考试权利

对持有残疾人证的听力障碍学生,经本人申请,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可以免外语听力测试,其外语成绩按笔试成绩折算成满分值。

(二)保障随迁子女平等考试升学权利

切实做好非本地户籍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妥善做好本地户籍人员子女在外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回户籍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各市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随迁子女中考报名、审核、录取办法及条件,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或户籍地平等参加中考和升学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全面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中小学考试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根据需要足额保证所需经费,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要严格执行我省中考收费福建省和吉林省中考考试安排及备考建议

福建省:

10个科目实行省级统一考试,全部实行书面闭卷笔试形式。其中,《道德与法治》科目与《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考试同场合卷进行。

2023年中考省级统一考试安排在6月25日—27日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 6月25日: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

- 6月26日:物理、化学、生物

- 6月27日: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

吉林省:

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调整为7月15日-17日举行。

考试科目为:生物、物理、化学、通用技术、政治、历史、数学、地理、语文/蒙古语文(乙类)/朝鲜语文、外语、汉语。

考前准备:

- 牢记考试时间、考点名称、地址及所在考场。

- 合理安排出行方式,避免因途中塞车耽误入场。

- 检查是否带齐考试所需证件及考试用品。

- 迟到15分钟不得入场,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出行时间。

考试纪律:

- 考生进入考场时,要持证排队,接受身份查验和对随身物品的检查。

- 严禁带入考场的物品有:手机、手表和各种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扫描等各种信息传输设备。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344144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