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口试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三分钟的英语命题口语,二是四段口译,包括英译中及中译英。
对于第一部分,即三分钟的英语命题口语,考生需清晰表达对所给题目的观点,表达要流利、语法正确。普遍的情况是,许多考生在这部分难以维持三分钟的表述。其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口语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并非简单背诵几个段落就能应对。考生平时需要进行系统的口语练习。
为了扩充知识面,考生应多读报刊杂志、多听新闻,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因为第二部分口试对时事的考核较多,考生可能拥有不错的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但对某个不熟悉的主题往往无话可说。平时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生可以每天准备一个主题,按照论点、论据、论证、结论的步骤进行阐述,尽量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坚持一个月就会看到初步效果。实际上,只要考生能够流利表达一分钟到一分二十秒的时间就足够应付考试。
第二部分口译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因为它需要考生的知识广度、反应能力、速度和心理素质。要想顺利通过这一环节,考生需提高以下几点:
对于知识的积累,如同唐朝魏征所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级口译考试涉及广泛的内容,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常见的高频单词、句型或句法结构。掌握这些就像掌握了砖瓦和栋梁,口译就不再困难。不仅考试如此,平时的口译工作也是如此。
针对实际口译工作,考生需形成自己对于某类主题的口译方法和风格,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和句型。在实际口译中,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单词和句法也同样如此。考生需要逐渐熟悉并内化这些方法。
对于第二部分的训练,建议考生参考《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一书,这是针对中高级口译口试的权威教辅书籍,对考生备考裨益极大。
口译考试的难点在于其限时性。考生在听时未作任何速记可能导致最后只能译出部分内容的局面。速记在平日练习时必须重视。速记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类: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科技等关键词汇的速记符号;以及一些常用表达如ASAP(尽快)、⊕(高兴、同意)、◎(悲伤、生气)等的速记替代。
针对、地区的速记符号也有助于考生在口译中快速准确地表达。比如:□C代表中国,□R代表俄国等。其他如+代表高兴、男性、同意等概念;-代表悲伤、女性等概念;√和×分别代表同意和不同意;↑和↓分别代表增长和下降;>和<分别代表多于和少于等概念也有实用的速记符号。考生在平日练习中可以逐渐熟悉并应用这些符号来提高口译效率。女士们、先生们、尊贵的来宾们: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北京的全体师生,向远道而来的美国教育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愿你们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在中国度过愉快的时光。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新东方口译速记符号系统的相关知识。
我要强调的是,成功通过口译考试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你的水平才能稳步提高,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最后通过考试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此,我衷心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坚持不懈,最终获得口译证书。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之前先聊聊几个关键词。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考试形式的接续口译或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这是口译二阶段的考试形式。考生会听到若干篇文章,每篇之后会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现场翻译为目标语言。
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注意。比如,视译或视阅口译可以作为辅助练习,但并不是全部。仅仅把教程“看熟”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实战练习。耳语口译考试中,请务必大声报出译文,这是认真、用心、自信的标志。同声传译可以作为有志于此的方向,但在实际考试中并不要求。
中级口译和高级口译的考试形式有所不同。中级口译分为8大段,每段约25秒,以2-3句话为主;高级口译则分为4大段,每段约50秒,以5-6句话为主。考试中,现场压力大、英译汉强度大、即时反应速度要求高、临场应变能力要求高以及及时“排毒、自我恢复”能力要求高是口试的主要难点。
口试的难度与笔试是两个领域、两个维度的,对考生的“整体要求”更高。如果说笔试的功底在心智方面,那么口试则更多地考验考生的现场表现能力。口试的证书含金量比对应的笔试证书更高。口试的考官都经过培训,且有正确答案的文本作为参考,打分是基本可靠的。
关于复习口译二阶段考试的材料,考生需要准备mp3播放器、铅笔或易书写的水笔以及笔记纸。平时需要戴着耳机听mp3练习,考前也要适应“听磁带”,“隔着半米的距离听磁带”,因为现场考试就是如此。主要的教材包括《中级口译教程》、《高级口译教程》以及《口译二阶段备考训练》等。考生应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复述、笔记、口译等练习。
汉译英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词汇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词汇量大者更容易胜出。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增加词汇量并锻炼临场应变能力。
所谓的被动学习,并非直接使用词汇表或词典每天背诵100个单词,而是从篇章和段落练习开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在词汇上遇到挫折。当遇到生词时,尝试先自行理解并表达,再对照参考答案,进入“主动”状态以加深词汇记忆。
以《中级口译教程》第二单元为例,如原文中的“您还得倒时差呢”,我们可以不纠结于“倒时差”的具体表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比如“You need time to adjus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fter the long flight”等,再去看参考译文中的“to get over the jet lag”。可能原本就了解jet lag,用“recover from jet lag”也是可行的,而“get over”更为简洁。
在被动环节,我们锻炼临场应变能力,不放弃任何一次实践机会。主动学习则是为了提高语言质量,因为我们需要扩大词汇量,不能仅仅依赖现有的两三千词汇。
有一个传言的“三分之一原则”在SIA口译考试中非常受关注。具体来说,在高口考试的8个段落或中口考试的16个段落中,若及格的段落数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或以上,则口译部分判定为“合格”。反之,若不及格段落数超过三分之一,则判定为“不合格”。
以中口考试为例,假设考官的评分表显示10段“及格”,6段“不及格”,那么这位考生就差一点达到合格线,非常遗憾。对于特定的段落,“及格”或“不及格”的判定也遵循“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原则。
翻译硕士考试的时间安排对考生来说也非常关键。一张科目时间安排表能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考试的时间分配。根据考试时间表,我们可以制定复习计划,更高效地备考。
“被动”与“主动”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我们在口译和翻译硕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评分标准中的某些细节,如“三分之一原则”,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注意翻译硕士考试的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高效备考,以期取得优异的成绩。三、如何有效准备中级口译口试
纵观历年中级口译考试的第二部分,难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体现在单词和句型的复杂程度上,更反映在句子长度的控制以及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的深度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别是上海新东方中级口译班的教学实践,我将为考生提供一些备考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阶段口试分为两部分:一是三分钟的英语命题口语,二是四段口译,包括两段英译中和两段中译英。
对于第一部分三分钟口语,考生需用英文清晰地表达对所给题目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达流畅、语法正确。但常见的问题是考生在考试中说不满三分钟,其根源在于平时缺乏系统的口语练习。考生应扩大知识面,多阅读、多听、多看新闻,把握时事动态。口试中时事的考核很多,考生平时应多了解各类主题,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主题。
对于第二部分口译,考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反映能力、速度,甚至是心理素质。要提高口译能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积累口译词汇和模板句。口译涉及内容广泛,不可避免地会用到一些高频单词、句型或句法结构。这些单词和句法是口译的基础,考生需熟练掌握。
形成自己的口译方法和风格。针对某一类主题,考生应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和句型。比如,“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向……表达……的感情”这句话,考生只需记住一种翻译方法即可。
在口译训练中,考生还需注意速记技巧。口译考试之所以难,不仅在于长度和限时,更在于听时的速记。考生需掌握一系列速记符号,如保留大写字母、简写缩略词、图象、符号等,以帮助自己在听的同时记录关键词汇和逻辑关系。
针对旅游景点口译,考生可参考《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一书,该书专门针对中高级口译速记技巧进行讲解。考生在平日练习时,一定要将速记归入计划之内。
总体而言,要想顺利通过中级口译口试,考生需要平时坚持不懈地练习,稳步提高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祝愿所有考生能够顺利通过口试,获得口译证书。
汪亮:上海新东方学校口译教研组口译课题组组长,中高级口译/笔译明星教师,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高级同声翻译。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